1月14日,在濟南天倫不孕不育醫院,市民齊先生被診斷為“原發性不育”。沒想到,3月3日,妻子經檢查發現已有身孕。昨天,齊先生說:“我的檢查結果出來后,我們沒有采取避孕措施。根據我們的實際生活情況和孕期來推算,妻子是在我查出‘病’以后受孕的。我懷疑這家醫院的檢查結果有問題。”
昨天下午,記者見到了齊先生和他的妻子喬女士。齊先生說,他與妻子去年10月份結婚,今年1月份,他在街頭收到一張宣傳畫,附帶濟南天倫不孕不育醫院的免費體檢卡。1月14日,他來到該醫院,做了常規檢查。
“當看到診斷結果是‘原發性不育’時,我一下子蒙了。冷靜下來后,我咨詢了大醫院的相關專家,得到的答復都是經過治療才能生育。我打算工作不忙的時候再去做治療。”齊先生說,兩人想兩年后再要孩子,婚后一直采取避孕措施。自從檢查結果出來后,考慮到不會使妻子懷孕,他們就沒再采取措施。后來妻子出現嘔吐癥狀,3月3日,他帶妻子到山東省立醫院做了B超檢查,結果顯示妻子懷孕已一個多月。
齊先生提供了在“天倫”做檢查時的“男科檢查項目表”,體檢結果一欄寫著“原發性不育”、“弱精子癥”和“精液不液化”。醫師建議一欄寫著“進一步檢查”和“門診隨診”等字樣。
喬女士說:“我們能推斷出,我是在丈夫查出‘病’后懷孕的。懷孕后,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我吃了一周的感冒藥并打了針。另外,丈夫這段時間不僅熬夜,還抽煙喝酒,誰能保證胎兒不受影響?我是該流產還是保孩子?真是難選擇!”
該院經營部主任李倩稱,齊先生拿到的報告單只是一個體檢結果,還需做進一步的檢查才能確診。至于“原發性不育”的結果,醫院是完全根據當時齊先生的相關樣本得出的。
最后,醫院稱商議后再給齊先生一個答復。
如何規避不孕不育檢查陷阱
檢查出“原發性不育”不料卻讓妻子懷了孕,是否是不孕不育醫院的過失?39健康網體檢專家梁媛華表示,單就文章看,由于齊先生當時并未跟進檢查,過了這么久,醫院可以個體樣本的特殊性或者個體發生變異為由推卸責任。那么,我們該如何避免出現這種狀況呢。
一、體檢結果并非確診。也就是說,體檢結果稱齊先生“原發性不育”,不代表齊先生就屬于“原發性不育”患者。
體檢結果只是針對當前樣本的化驗結果,還不能作為確診依據。醫生可以根據有各項檢查的數據結果給出可能隱含的疾病提示,而進一步確診需要繼續檢查。如果醫院是以體檢結果肯定的診斷齊先生得病了,就不妥當;如果醫院建議繼續檢查,則應該進行針對性的化驗。
二、若有懷疑,拿到檢測結果后再次檢驗,看是否化驗單有問題。在拿到體檢結果后,若有異議,最好當時就進行針對性的檢查,看是否化驗單上做了手腳,不放心的話還可以去別的專科醫院或三甲醫院,還可以拿上化驗單找別的醫生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