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感冒發燒這種夏季常見病,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小絕招”。但專家提醒,人們在自我治療這種“小病”時往往存在幾種誤區:
誤區1
捂汗治療
許多人認為得了傷風感冒出汗就會好,其實,這樣做并不一定能減輕病情,而且病人出汗過多,極易脫水,更會因電解質失衡而加重病情或引起并發癥。
誤區2
暴食、節食治療
有人覺得感冒期間應補充營養,而另外有的人則認為,干脆不吃東西。其實這兩種觀點都不對,感冒時最好是吃一點稀飯和蔬菜等清淡易消化食物。
誤區3
運動治療
不少人喜歡用運動來治療感冒,其實這種做法往往適得其反,單純加大運動量只會增加體力消耗,使抗病能力下降,也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誤區4
一感冒就吃藥
不少人一感冒就拼命吃藥,其實身體本身就擁有自然治愈感冒的能力。打噴嚏、咳嗽、流鼻涕和發高燒等可將病菌驅趕出體外,令病菌的破壞力減弱。長期吃藥反而會產生抗藥性,降低藥物的療效。
誤區5
治療感冒六法不可取 圖
多種藥物治療
許多人患了感冒想使病情盡快好轉,常常同時服用多種藥物進行治療,以為藥越多療效會越好。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因為有些藥物同時服用會相互抵消藥力,嚴重的甚至引起對肌體的毒副作用,產生過敏反應。
誤區6
濫用抗生素
普通感冒,在癥狀不重沒有發生感染等并發癥時,不要隨便服用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往往具有多種毒性作用并可引起過敏反應、產生耐藥性。如果一感冒發燒就使用抗生素,很容易產生不良反應。全國每年上報的數萬例藥品不良反應病例中,至少有一半是抗生素引起的,因此藥學專家建議大家千萬不要濫用抗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