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口是口腔保健方法之一。漱口能除去口腔內食物殘渣和部分軟垢,并能暫時減少口腔內細菌的數量,經常漱口對保持口腔清潔,牙齒健康,對于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提高身體健康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漱口的效果與漱口的時間、含漱的力量和次數有關。漱口的時間最好在剛剛進食后,因為這時會有效地把食物殘渣從牙齒表面或牙縫里沖洗出來,減少口腔內的細菌,并能減弱細菌的生長繁殖。漱口時應將漱口水含在口內,閉上口,然后鼓動兩腮與唇部,使溶液在口腔內能充分與牙齒接觸,并利用水力反復地沖洗口腔各個部位,這樣就能清除掉存留在牙齒的小窩小溝處、牙間隙、牙齦處、唇頰溝等處的食物殘渣和軟垢,使口腔內的細菌數量相對減少,從而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
用于漱口的溶液可稱為“漱口水”,漱口水多種多樣,用途也不盡相同。
水漱
清水漱口的目的,不僅可以去除齒垢,還能給牙齒及牙周組織以冷刺激,達到口齒的保健效果。至于漱口水的溫度,一般以冷水為佳;但已患牙病,對寒冷過敏者,可因人而異,選用溫水含漱。
茶漱
我國是茶的故鄉,自古就有飯后飲茶的習慣。飯后用濃茶漱口,既可解油去膩,爽口潔齒,又可清除牙齒縫中的食物,有利于堅固牙齒,又有清熱解毒、化腐的功效。根據現代研究發現,茶葉中含:豐富的維生素和緬素,可補充體內維生素的不足,氟素有防齲效果,可防齲病的發生。
各種抗生素漱口劑
這類漱口劑的使用日的是為了防治口腔疾病,減少齲病、牙石和牙齦炎的發生。常用的藥物在各種抗生素、季銨化合物、洗必泰等。一般都是由醫生處開的,是為了某種特殊的疾病或目的而配制的,不能長期使用。
含氟化物的漱口劑
用含氟水溶液漱口是一種簡便的防齲方法,此法應在口腔醫務工作者、學校老師或家長的監督下進行,適用于中小學校學生或家庭,應避免吞服。一般用0.2%氟化鈉,每周含漱1次,或0.05%氟化鈉,每日含漱1次,每次用10毫升,含漱1分鐘。
口腔清潔漱口可得 圖
藥物漱口劑
當口腔內有各種炎性疾病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漱口液漱口。常用的有:口泰、高錳酸鉀溶液、過氧化氫溶液、碳酸氫鈉溶液、復方硼砂溶液、洗必泰液、雷弗奴爾溶液以及中藥黃齊藥水等等。
總之,漱口是最簡單易行的口腔保健方法,能起到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的作用。養成飯后漱口的良好習慣,很應該從小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