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學物理學教授謝宜臣先生認為,目前關于手機輻射危害的爭議,其實僅僅是量的討論,而不是有沒有的問題。謝教授稱,有些媒體為了追求與眾不同曾片面報道“打手機對健康無損”,這是不負責任的。
謝教授分析,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可從眾所周知的能量守恒定律來理解。手機主要通過天線向外輻射微波。這種輻射其本質是能量的傳播,這些微波能量具有很強的穿透力,當它們進入人體器官后,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它不會消滅,它將把這些能量傳遞給人體器官,轉換為其他形式的能量:產生致熱效應和非致熱效應。
謝教授對人們的一些模糊認識作出了解釋。
人們根據微波的致熱效應,發明了微波爐。有人會理直氣壯地說:“沒看見誰的大腦被手機微波烤熟呀!”
謝教授解釋說,這是由于功率的不同,然而由于手機天線在使用時緊貼頭部,發射的微波非常集中,因此反復長時間地使用手機,必將引起局部病變。關于手機輻射引發眼癌、腦癌的報道屢見不鮮,值得一提的事,最新一期的歐洲防癌雜志發表了專家對1617名腦癌癥患者的研究報告,長期使用手機的人患眼癌的機會比不用的人患腦癌的幾率高出80%。
更有人可能會說:“我都用了這么多年手機了,什么事都沒有。”對此倫敦大學研究人類大腦神經細胞的科學家蓋布爾指出,手機致癌有一個很長的潛伏期,人們很難一下子看到它的危害,致使許多人對使用手機的危害置若罔聞。
大量的科學研究結果表明,微波能量轉化為非致熱效應的那部分能量對人體危害更為嚴重。英國的實驗報告指出,老鼠以手機微波照射五分鐘就會產生DNA病變,對人類的危害可想而知。
鑒于手機輻射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共識,世界各國均對手機輻射制定了安全標準,英國政府明令禁止16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手機;日本政府規定出售手機必須連同手機防輻射裝置一同出售等等。
我國手機用戶已近二億部,相當數量的手機輻射嚴重。為保護數億國民的健康,謝教授呼吁政府有關部門盡快頒布我國的手機防輻射安全標準并認真執行。(記者 王瑩)
不宜使用手機的8種人
癲癇病患者:手機使用者大腦周圍產生的電磁波是空間電磁波的4—6倍,少數劣質手機產生的電磁波超過空間電磁波百倍,可使腦電圖異常,有誘發癲癇病的可能。
嚴重神經衰弱者:經常使用手機的人可能引發失眠、健忘、多夢、頭暈、頭痛、煩躁易怒等神經衰弱癥狀。
白內障患者:手機發射出的電磁波可使眼球晶狀體溫度上升、水腫,加重白內障患者的病情。
心臟病患者:心臟功能正常是與鉀、鈉、鈣、鎂離子產生的電位平衡分不開的,外來的電磁波可嚴重干擾心肌電生理過程。試驗證明,手機的電磁波可使心電圖異常。裝有心臟監視器者,用手機會影響監測結果,導致誤診。
甲亢和糖尿病患者:手機放的電磁波可導致內分泌紊亂,甲亢、糖尿病為內分泌不調性疾病,使用手機會加重病情。
孕婦及乳母:有資料證明,嚴重的電磁波輻射有致畸作用。因此,孕婦不宜使用手機。手機還能引起內分泌的紊亂,影響泌乳,乳母也應盡量避免使用。
少年兒童:強大的電磁波長期于腦邊釋放會影響少年兒童大腦發育,嚴重者會誘發腦瘤。
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老人大腦發生衰老性萎縮,功能逐漸衰退,電磁波會妨礙老年人大腦功能的正常發揮。
專家:手機病菌多
手機與使用者之間接觸最多,手機表面難免會沾染上油污以及人的汗液、唾沫等,特別是手機的按鍵縫隙里,也會沉積灰塵、頭屑等臟物,這其中隱藏著不少病菌,如鏈球菌等。而由于手機不能用水或藥水來清洗消毒,細菌病毒也就長期滋生于手機這個“溫床”里,如果將手機借給他人使用,很容易產生交叉污染,傳播疾病。專家就此提醒手機用戶,注意定期給手機采取紫外線“清洗”的方法消毒殺菌,手機使用者應注意養成勤洗手的衛生習慣。
![小牛](/images/d.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