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耳朵則是思維的大門。耳鳴,輕則會影響到個人,重則會影響到與他人的交流,妨礙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常人的耳朵里是完全安靜的,不會干擾我們聽外界的聲響。但有些人的耳朵里卻經常有響聲,醫學上稱之為“耳鳴”。耳鳴是聽覺的一種錯覺,是一種癥狀而不是一種單獨的疾病。是由于耳蝸內外毛細胞的細胞膜透性障礙,或毛細胞突觸代謝障礙、聽神經纖維間的短路引起的。一項美國和英國的調查發現,耳鳴的發生率為17%,百人中就有近20人患有耳鳴,我國雖未做詳細調查,可照此推算,至少有1.3億以上的人在耳鳴。
大概有60%的耳鳴患者可以找到病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即將講到的十大類原因。當發生長時間持續性耳鳴,尤其是伴有聽力障礙時,您一定要及時就診,因為它可能是以下某一種或多種疾病的先兆,錯過了治療時機,可能會鑄成大錯。令人遺憾的是,事實上目前我國因“耳鳴”而就診的患者不到全部耳鳴人群的十分之一。
一、耳毒性藥物 引起耳鳴的藥物分為兩類,一類藥物僅引起耳鳴而不造成聽力損失,如:一些抗癌藥、抗驚厥藥、抗菌藥、麻醉性鎮痛藥等;另一類藥物既引起耳鳴又造成聽力損失,甚至造成全聾。如抗癌藥物,氨基醣甙類抗菌素和抗寄生蟲藥物等。
二、噪聲 我們都有這樣共同的體會,如果突然聽到巨響,耳內會有一陣很長的回響,這就是外界噪聲暫時損傷了人的聽神經。那些長期工作在噪音性很強的環境,比如拖拉機和汽車司機、交警、禮炮兵、歌舞廳的工作人員、長期開會者,以及各類設備的操作人員等等都是噪音的受害者,長期的噪音刺激,大部分時候造成了內耳神經損傷。一般來說超過安全噪聲標準(85~90分貝)強度的噪聲都有可能造成耳鳴及耳聾。但對同一強度的噪聲,存在著個體敏感性差異,只有敏感者才受到傷害或受到傷害的程度較重。
三、外耳與中耳疾病 如耵聹、異物、腫瘤或炎癥等,堵塞外耳道、觸及鼓膜時可引起耳鳴;中耳的血管畸形及病變也可能引起耳鳴。通過耳科臨床醫生檢查和治療,此類耳鳴大部分可以治愈。
四、內耳及聽覺神經中樞疾病 最常見的有突發性耳聾(該病要在一周內及時就診,貽誤治療時機,可能發生不可逆的聽力損失)、梅尼埃病(耳鳴的癥狀可能會被眩暈、嘔吐等所忽略)、聽神經瘤(主要依靠手術治療)、耳硬化癥等。
五、年齡因素 60歲以上人耳鳴發病率高達30%。主要原因是隨年齡的增長,聽覺神經系統的退行性變所致。
六、血管畸形或血流因素 由于此類血管或血液原因,使流向顱內、內耳的供血血流不規則,或者由頸部、顱腔血管異常所產生的血管性雜音傳至耳內導致耳鳴。常見的疾病有:血管畸形、高血壓、動脈硬化等。
七、精神壓力因素 此類耳鳴多由于精神緊張引起,常伴有頭昏、失眠、腰酸、乏力等,F代社會中,白領階層、辦公室人員耳鳴罹患率的增高,癥結便在此。
八、頭部外傷 這其中首推顳骨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