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傳播疾病(簡稱性病)是指由性行為或類似性行為傳播的疾病。對于常見的性病來說,主要的傳播途徑是性接觸傳播,因此性病的損害多數首先波及到生殖器部位的皮膚黏膜。當許多皮膚疾病發生于生殖器部位時,容易將非性病誤診為性病,從而造成誤治,損害患者身心健康。下面列出常見的易與性病混淆的疾病。
固定性藥疹這是部分患者對巴比妥類、磺胺類、四環素類、青霉素類、非甾體抗炎藥等藥物過敏而引起的反應。主要表現為服藥后1~2天內男性于龜頭、包皮、冠狀溝、陰囊等處,女性于大、小陰唇出現紅斑、水皰、糜爛等皮損。固定性藥疹再次發生往往會出現在同一部位,因而皮損處因為多次復發和消退,可留有邊界清楚的圓形色素沉著斑。與生殖器皰疹(性病)不同的是,本病還可同時在口腔或其他非黏膜部位發生皮損。
龜頭包皮炎指龜頭包皮黏膜的炎癥,常見于包莖者。炎癥可由各種不同的原因引起,如包皮垢和局部物理因素刺激以及各種感染因素等等。臨床表現為輕度紅斑、脫屑或片狀糜爛,自覺局部疼痛,同時可伴有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疼痛。
念珠菌性龜頭炎主要表現為陰莖包皮及龜頭輕度潮紅,包皮內側及龜頭冠狀溝處有白色奶酪樣斑片。累及尿道口舟狀窩時可產生尿頻、尿痛等不適癥狀。此病可通過性接觸傳染,目前未列入法定性病。也可為內源性感染,繼發于糖尿病或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調者。局部皮屑或分泌物直接涂片或培養可查出念珠菌。
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癥狀典型患者的白帶為白色片塊狀,如凝乳狀或豆渣樣,略帶臭味。陰道黏膜充血紅腫,片塊狀白帶黏附于陰道壁,易剝離。因陰道炎癥可有灼熱感或瘙癢,嚴重者大、小陰唇腫脹潮紅,有尿道口疼痛或性生活時不適感。本病與念珠菌性龜頭炎同屬于生殖器念珠菌病。
白癜風本病有時可發生于外生殖器部位,為邊界清楚的局限性色素脫失斑,患處毛發常變白,無炎癥和脫屑。本病屬慢性病,無自覺癥狀。
外陰濕疹及神經性皮炎外陰濕疹急性期主要表現為外陰部皮膚彌漫潮紅、腫脹,劇烈瘙癢,有時可出現小丘疹、水皰、糜爛等。亞急性期滲出減少,皮膚開始增厚,有較多鱗屑。慢性期皮膚肥厚粗糙,有鱗屑黏附。外陰神經性皮炎表現為外陰劇烈瘙癢,局部皮膚和黏膜增厚,呈苔蘚樣變。
鮑溫樣丘疹病本病多見于青年男性,可能為人類乳頭瘤病毒(hpv-16)感染所致。損害為多發的皮膚色、粉紅色或紅褐色平頂斑丘疹,臨床上很像尖銳濕疣,但組織學上類似鮑溫病的改變。近來有作者把本病劃入性病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