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是“中國國醫節”,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談到: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中醫界人士認為,養生亦然。春季桃李繽紛,萬象更新,人體生理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但“乍暖還寒”,所以雖然“百草回春”,也恰是“百病易發”之季,科學合理地調節日常起居、飲食、運動等,以應春生之氣,可以達到養生健身、預防疾病的目的。
春季易患疾病辨證論治
人們捂了一冬,身體的代謝功能較差,不能迅速調節體溫、較快適應氣候的變化,對外邪抵抗能力減弱,春天容易舊病復發。年老體弱特別是有高血壓病、心臟病、腦中風、胃腸疾病、氣管炎、哮喘、肺部疾病、皮膚病等病史者應該注意避免復發。
心腦血管病:春季人的情緒像破土的小草,欲擺脫壓抑而舒展,容易不穩定,加之春天氣候多變,使血管舒張后又突然收縮、血壓升高,因此易引起心臟病和腦中風。為此,人們應注意保暖(俗稱春捂),通過踏青等愉悅性情,穩定情緒,多多補充水分,堅持鍛煉,多食新鮮蔬菜。
胃潰瘍病:胃潰瘍病特點之一為周期性發作,即好發于春、秋兩季。春季機體的代謝活動旺盛,胃納增強;另外,睡眠不足、情緒不穩定等可導致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均會引發胃潰瘍病。為此,胃潰瘍病人應合理安排膳食:要注意吃易消化的食物,不吃辛辣刺激和油炸食物,少吃甜酸,忌食生冷和忌煙酒;保持勞逸結合,保證睡眠充足,做到防寒保暖。
皮炎及皮膚過敏:不少青年女性,在春天里易生“桃花癬”,這種皮膚病的主要癥狀為脫屑、瘙癢、干痛等;也有的表現為紅斑、丘疹和鱗屑等;還有的表現為雀斑增多或褐斑加重。這多是因為皮膚對春天陽光中紫外線以及花粉和植物過敏所致。因此,患者應少曬太陽,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對易致皮膚過敏的蝦、蟹等以不吃為宜,踏青活動時選擇綠茵草地處,少在花卉較集中的地方活動。
五官“過敏”:結膜炎、鼻炎、耳道炎、咽炎,還有口腔潰瘍等,都和春季氣候干燥以及空氣中的浮游物過敏有關。春季結膜炎除用滴眼藥外,也可以用菊花泡水代茶。過敏性鼻炎除了針對性治療,還可用棉簽蘸一點香油涂搽,以滋潤鼻腔黏膜。耳道炎也是春季多發病,表現為耳道內奇癢不止,用手指或挖耳勺刺激止癢,會導致局部灼熱、疼痛,可用苦參和白礬泡水后,用棉簽蘸一點涂抹耳道。春天咽炎患者常感覺咽部干癢或有異物堵塞感,患者常表現干咳、頓咳、夜里咳嗽頻繁、痰白黏量少難咯,可含化潤喉片或喝一些清咽茶,吃一些甘潤多汁的水果如梨、柑等。
結核病:春天隨著陽氣上升,體內陰陽失衡,機體免疫力下降,結核菌便乘機而動,導致舊病復發。為此,有結核病史者春季應經常進行檢查。
氣管炎、哮喘、肺炎:有這些病史的患者更易復發。老年人和兒童容易發生肺炎。兒童和老人的肺炎,往往癥狀不明顯,不像青壯年人的高燒、咳嗽、喘憋、胸痛那樣典型,所以容易耽誤治療。老人如果出現精神萎靡、面色潮紅、口唇發紺、呼吸加快、手足不溫、表情淡漠、咳痰帶血等,應立即送醫院就診,以免發生意外。預防主要是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濕度適宜,減少室內塵螨,寵物致敏原和霉菌,避免花粉和煙塵的吸入,飲食清淡,適當增加蛋白質、維生素、蔬菜、水果。
傳統中醫理念養生貼示
“春捂”有必要:俗話說,“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由于初春氣候多變,乍暖還寒,早晚溫差較大,且常有寒潮來襲,加上此時人體代謝功能較弱,不能迅速調節體溫,對外界適應抵抗能力較弱,如果衣著單薄,極易感受風寒。我國有一句養生諺語叫“春捂秋凍”。說的是早春季節不要急忙把棉衣脫掉,以免感受風寒;初秋來臨,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以免氣候乍冷乍暖,反而易受涼。這是古往今來善于養生者都十分重視的保健經驗。唐代醫家孫思邈主張“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食不消,頭痛”,穿衣宜“下厚上薄”,以養陽收陰。這一科學的防寒保暖方法,有利于維護人體正氣,抵御時邪。但是如果天氣反常,溫度升高較快,也不要盲目地只捂而不適時增減衣服,否則反而容易上火而生內熱。
刮痧按壓穴位:刮痧是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它是以中醫經絡皮部理論為基礎,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淤之目的。刮痧可以使經絡穴位處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環,起到祛除邪氣,疏通經絡,舒筋理氣,祛風散寒,清熱除濕,活血化淤,消腫止痛,以增強機體自身潛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刮痧方法簡便易行,可以自己刮,不一定要刮出痧同樣有作用。例如:每天把鬧鐘定在早晨6點,醒來后在床上半躺半坐10多分鐘,用掛在胸前的砭石刮痧板刮面部、頭部,并在太陽穴、睛明穴、百會穴、風池穴等部位做按壓。感覺頭腦清醒、舒適。起床洗漱后喝200-300毫升白開水。
梳頭通暢血脈:《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中醫認為,人體內外上下,臟腑器官的互相聯系,氣血調和,要靠人體經絡起傳導作用。經絡遍布全身,氣血也通達全身,營養組織器官,抗御外邪,保衛機體。這些經絡或直接匯集頭部,或間接作用于頭部,人頭頂“百會穴”就由此得名。通過梳頭,可以疏通氣血起到滋養和堅固頭發、健腦聰耳、散風明目、防治頭痛的作用。早在隋朝,名醫巢元方就明確指出,梳頭有通暢血脈,祛風散濕的作用。
春天是大自然陽氣萌生、生發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生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循環系統功能加強,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而人們在春天的養生保健中就必須順應天時和人體的生理,春天梳頭正是符合春季養生健體的要求,能通達陽氣,宣行郁滯,疏利氣血,當然也能強健體魄了。
隨春生之勢而動:春天是萬木崢嶸的季節,人也應該隨春生之勢而動。人們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運動鍛煉,讓機體吐故納新,使筋骨得到舒展,為一年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鍛煉的方式很多,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如散步、慢跑、爬山等,都是不錯的鍛煉方式,但無論是選擇散步、慢跑或者爬山等活動,都要注意勞逸結合。通常中老年人行走1000至2000米,或行走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就應該坐下來休息半個小時,最好將雙腿伸平,雙手輕輕按揉雙膝,這樣可以促進膝部血液循環,減少磨損程度。因為長時間走路,膝關節、踝關節承重,容易受到磨損,特別是已患有骨質增生者,會加重關節的損傷。
我國傳統的健身方法中還有保健操、太極拳、氣功、五禽戲、八段錦等,也是春季很好的鍛煉項目。另外日常生活中釣魚、爬樓、騎車、甩手、仰臥起坐、退步行走等都是可以選擇的項目。
![Fire](/images/d.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