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粥,黃金粥
小米熬粥一直有“黃金粥”之美稱。對于老弱病人和產(chǎn)婦來說,小米是最理想不過的滋補品。由于小米不需精制,它保存了許多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其中所含有的蛋白質(zhì)、脂肪、鈣等含量都比大米高。一般糧食中不含有的胡蘿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達0.12毫克,維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等重量的小米中含鐵量比大米高一倍,有利于產(chǎn)婦產(chǎn)后滋陰養(yǎng)血。
小米不僅營養(yǎng)全面豐富,還有養(yǎng)胃的功效。中醫(yī)認為小米味甘、咸、性涼,入腎、脾、胃經(jīng),《本草綱目》就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的記載。因而對于體弱多病,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的老人十分有益。難怪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內(nèi)科教授姜良鐸直言:“小米最養(yǎng)人。”
姜良鐸指出,盡管小米熬粥是非常好的做法,但本著五谷要雜吃的原則,可向小米粥中加入諸如土豆、紅薯、大棗、蓮子、百合等熬制,均衡其營養(yǎng)。另外,由于粥類食品易吸收,導致血糖快速升高,所以患有糖尿病的人在喝粥時需要慎重一些。
薏米止疼又降壓
吃慣了大米、小米,甚至黑米后,是不是還想再換換新口味?馮佰利推薦,老人及病弱者可以吃些薏米,它對于高血壓有輔助治療效果。
薏米,也叫薏苡,屬于小雜糧的一種,其含有豐富的礦物元素,尤其是人體必需的鐵、鋅、錳等微量元素,有上乘的保健食療功效。此外,薏米仁中所含的薏苡素有解熱鎮(zhèn)痛和降低血壓的作用,薏苡仁油在低濃度時對呼吸、心臟有興奮作用,高濃度時則有抑制作用,可顯著擴大肺血管、改善肺臟的血液循環(huán)。而中醫(yī)理論認為,薏米性寒,入脾肺腎經(jīng),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濕的功能。因而,《齊民四術》就曾指出,“米益人心脾,尤宜老病孕產(chǎn),合糯米為粥、味至美”。
馮佰利建議,老人、病患及孕產(chǎn)婦,可多將薏米與糯米同煮成粥食用;如喜愛面食,也可購買薏米大麥粉,將其制成面條、包子等;想圖方便的人,平時多吃點薏米餅干等加工食品也能起到一定的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