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喝奶快慢怎么看?無論是直接哺喂母乳或瓶喂,都可能發生“寶寶喝奶拖拖拉拉”的情形,家長一方面不知道原因何在,一方面又擔心孩子奶量攝取不足,或身體潛藏著疾病,每次喂奶時都傷透了腦筋。
寶寶喝奶時間和本身的氣質、家長喂食時間有關,很難有一標準答案,就如同成人用餐有快有慢一樣,寶寶亦是如此。 為找出真正的原因,家長不能光將焦點放在寶寶時間長短,還要一并觀察他的進食量、過程中有無異狀,及體重是否正常增加等等。
正常情況下,不管是將配方奶、母奶放進奶瓶喂食或直接哺喂母乳,都建議以半小時為基準點,如果超過這個時間,但寶寶一天奶量總和有達到標準,體重也順利增加了,那么就不用太過擔心;反之如果超過半小時,體重又跌出標準曲線外,即代表可能有某些因素導致孩子進食時間拉長,需要及早就醫檢查。
下列為常見影響寶寶喝奶時間的原因,還請家長提高警覺:
技術篇
★母乳寶寶:直接哺喂母乳者,若寶寶出現愛吸不吸、喝奶時間拉長的情形,通常是因為媽咪的哺喂姿勢不對,小寶寶吸吮動作還不成熟,特別是出生體重較輕的孩子更明顯;或媽媽為頭一胎生產,奶水不足或比較容易緊張。
Help Me
如果寶寶沒有合并其它異常、體重減輕的問題,媽咪的哺喂方式煩請再做調整,并試著多讓寶寶吸吮看看,而平日也要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喔!
★瓶喂寶寶:各階段寶寶雖然奶量不同,但平均都能在10~30分鐘解決一餐。扣除掉疾病、環境等影響因子,家長還要留意奶嘴洞大小的問題。奶嘴洞太大,孩子容易因嗆到而拒食,奶嘴洞太小,又會造成他吸吮困難,兩者都可能導致寶寶喝奶時間變長。
Help Me
就醫師的角度來看,奶嘴洞的形狀對寶寶吸吮影響不大,媽媽可依自己喂食的經驗作選擇。至于奶嘴洞的大小,有一簡單的檢查方式,即將奶瓶倒過來,若奶水漸次滴下,便表示其大小適中;但若奶水呈一直線流下或滴出速度過慢,那就要考慮更換奶嘴了。
疾病篇
★呼吸或心臟方面疾病:特別是在寶寶出生后l、2個月期間,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每一餐進食都超過l小時以上,而且過程中似乎很費力,容易嗆到或一直溢奶,吃完奶后流了滿身大汗,便要小心孩子是否有呼吸或心臟方面的疾病。通常父母在照顧這類孩子共同的疑問為:為何每天花那么多時間喂奶,孩子卻吃得很少,體重增加亦不理想等。
★消化疾病:
1.胃食道逆流:一般我們吞下的食物會混和唾液,由食道進入到胃里,再與胃液充分攪拌及經胃竇研磨后進入十二指腸,而胃液逆流至食道下端即稱之為“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本為一種自然的生理反應,而食道本身則具有與之相對應的防護功能,寶寶l~2個月左右,胃酸會增多,這時較易因胃食道逆流而產生惡心、灼熱感,影響孩子進食的意愿而拉長用餐時間。
2.乳糖不耐癥:
簡而言之,即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而產生腹脹、腹痛等反應。母乳和配方奶中都含有乳糖,父母如果攝取奶類會感到不舒服,通常寶寶有乳糖不耐的比例較高。而乳糖不耐的寶寶常因感覺惡心、腹脹、拉肚子拒吃,這一點家長可從寶寶的排便習慣中發現異樣。通常寶寶出生兩個禮拜后,配方奶寶寶2、3天排便1次,或1天排便2、3次,母乳寶寶1天排便5、6次皆屬正常,超過則要小心。
3.腸絞痛:寶寶未滿4個月以前,因腸壁神經發育尚不成熟,腸子容易蠕動過快、糾結而導致疼痛。腸絞痛發作的高峰為傍晚4~8時,在寶寶l~2個月大,寶寶的奶量會逐漸增加,出現腸絞痛的機會相對較高。如果家長發現寶寶常在傍晚時哭鬧,哄了許久又沒效的話,便不能忽略寶寶有腸絞痛的可能。
4.牛奶蛋白過敏:嚴重的牛奶蛋白過敏通常寶寶出生后3~5天就可以發現,但情況輕微者,則可能到1個多月、2個月左右和顯現出來。癥狀包括惡心、腹脹、血絲黏液便等。
★吞咽問題:
1.腦部功能障礙:出生時腦部有缺氧、先天性腦畸形、腦性麻痹的寶寶,可能因腦部功能障礙而影響他的吞咽,導致進食時間變長。新生兒階段因腦部還在發育,腦部疾病不容易確切診斷,以腦性麻痹來說,多于3-6個月期間發現癥狀,最慢至6個月可以確診。
2.喉頭軟骨發育不良:少部分新生兒因喉頭軟骨沒有發育好,所以喝奶時容易嗆到,加上跟呼吸系統無法順利配合,喝奶時要比較費力,自然喝奶時間比較長。
3.食道疾病:如食道跟氣管間有瘺管,同樣容易導致孩子嗆奶,不過這在出生后就能馬上發現。另外如食道炎、食道長異物,脖子的淋巴腺瘤、血管瘤也會影響孩子的吞咽功能。
Help Me
總體來說,當然喝奶的時間是一個觀察指標,但如果孩子都能達到一天應有的奶量,體重正常增加,沒有嚴重溢奶、喝奶費力、排便異常的情形,而且喝完奶后也都能睡得很安穩,多半沒有太大問題,相反時則需及早就醫,由小兒專科醫師評估。
其它
★孩子不適應新的哺喂方式:現代雙薪家庭型態居多,大部分媽咪坐月子期間雖愿意直接哺喂母乳,之后為重回職場,多希望孩子能逐漸習慣用奶瓶進食(內裝母乳、配方奶不論),但在嘗試過后,如果發現孩子喝奶變得拖拖拉拉,這可能是因為他對喂食的認知主要為媽媽的乳房,一旦媽媽改用奶瓶喂食,便出現排斥反應。
Help Me
孩子對媽媽的期待若為直接哺喂,媽咪要改成奶瓶時自然會遇到困難。有趣的是,這時如果改由爸爸或保姆以奶瓶喂食,因為他對后者沒有相同的期待,反而不一定會排斥。此外,用媽媽的衣服包住奶瓶喂食,也能減少寶寶的排斥現象。
★乳頭混淆:吸吮媽媽的乳頭和奶嘴有很大的差異,寶寶若不能轉換過來,喝奶自然拖拖拉拉。
Help Me
會發生乳頭混淆的寶寶其實極為少數,孩子若持續無法轉換過來,最后可能要考慮以滴管或杯子喂食。
★生理性厭奶:厭奶常見于配方奶的寶寶,在寶寶3-4個月期間,因頭部控制能力較佳,容易被周邊環境所吸引及對其它食物感到好奇,所以開始對牛奶興致缺缺,而媽咪也會覺得寶寶喝奶很不專心,或不愛喝奶、喝奶時間變長等。
Help Me
如果寶寶原本進食正常,到了3、4個月出現這樣的情形,家長便要考慮生理性厭奶的可能。生理性厭奶為配方奶寶寶常有的正常狀況,一般若只是單純厭奶,身體沒有其它疾病的話,各項發展還是會繼續成長,家長如果擔心孩子奶量攝取不足,可以趁著他快睡著的時候,即比較不會受環境因素干擾的情況下喂食,通常孩子會比較專心喝奶。如果寶寶體重增加不理想,便可考慮開始添加副食品,補充寶寶缺乏的營養。此外,吵雜的環境、父母爭執都會影響孩子的情緒,通通要避免,家長亦可在喂奶時放些輕柔的音樂或調整燈光,讓寶寶在放松的狀態下進食。當然了,如果一段時間過后,寶寶仍有嚴重厭奶的情形,則需盡速求助專業醫師。
![Fire](/images/d.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