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通常稱寶貝的這一段時間是“糟糕的2歲”(terribletwo)。可見大部分2歲左右的寶貝都要經歷這樣一段過程。
首先,這表明寶貝開始有了主見,有了自己的思想。這其實是好事情,這些變化通常發生在寶貝變得“自立”之后,可探索范圍變寬,寶貝也開始有自己的主意了。他們意識到自己不再是依附于某個人的依附體.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需要別人知道這一點。但是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夠表達自己,因此他們用這種方式向“世界”宣告。
其次.寶貝正在掙扎著認識現實。和嬰兒時期不同.寶貝不再總是能夠得到他所要得到的東西。這是寶貝們必須學習的人生一大課程。因此也就不必驚訝寶貝們經常會感到生氣,沮喪,有時還嫉妒。他們還不知道如何對付他們的這些情感,他們想要表達自己情緒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發脾氣,打人.或者扔玩具。這既是發泄也是試圖與外界交流溝通。
給父母的貼心建議
1、幫寶貝發展語言
2歲左右的寶貝正處于語言發展階段,思維比語言先行。寶貝在他想要某東西而得不到時都會感到惱火。當寶貝由于缺乏語言表達而產生挫敗感時就表現反常了.這時非常需要家長的理解。要想幫助寶貝,很顯然.媽咪的首要任務是和寶貝說話,傾聽,再說話。寶貝感情表達了,心情也就平靜了.自然也就不會再哭鬧了。
2、教寶貝表達情感
情感是隨著語言的發展,隨著寶貝對詞匯的理解而產生的。滿意.高興.有趣.對他們來說統統是“舒服”:生氣,沮喪.嫉妒.傷心,對他們來說統統是”不舒服”。因此媽咪要教寶貝表達情感,如果寶貝理解了“生氣”的意思,當他生氣時,他會說“我生氣了”,而不會用扔玩具.打人,或是咬人的方式來表示他生氣了。
3、讓寶貝自己拿主意
由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寶貝已經意識到自己有自己的權力,希望自己能夠當家做主。因此有時候讓寶貝自己拿主意,這是對他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但并不意味著什么都依著寶貝。媽咪可以給寶貝們提供2—3個選擇。比如說,讓寶貝自己決定用紅色的還是藍色的毛巾洗澡,這既給了寶貝們當家作主的感覺,又避免了寶貝隨心所欲地做決定。
4、讓寶貝有所準備
![](/UploadFile/20081224141954824.jpg)
聰明媽咪給寶寶好心情 圖
在某件事結束之前可以給寶貝提前5分鐘的提示,如還有5分鐘該回家了。這比突然讓寶貝接受某種決定要好。讓寶貝有所準備。另外,教給寶貝商量、談判的語言和技巧,這樣生活會更好。
溫馨提示:
1、不管寶貝多么生氣.媽咪保持冷靜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事情會變得更糟糕。要讓寶貝知道有這些感覺是正常的。媽咪應該做的是幫助寶貝們正確地處理這些情緒。當然這需要時間.家長們需要有耐。
2、一個不好的情緒本身并不是問題,它只是告訴你某個方面出現了問題,需要去處理。切忌告訴寶貝不要有某方面的情緒,相反,媽咪應該鼓勵寶貝們說出他們的感覺,并告訴他們有這種感覺是正常的,然后教給寶貝們相應的處理方法。
3、當寶貝情緒失控時.給他一個愛心擁抱吧。切忌暴力。
4、當寶貝情緒轉好后.媽咪可以跟寶貝一起反省交談剛才發生的事,可當個笑話來講,不要板著面孔說教。
![Fire](/images/d.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