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系指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經過詳細婦科臨床檢查未能發現盆腔器官有明顯異常者,稱原發性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腫瘤等。
痛經雖不能致命,可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女性是深有體會的,每月一次的月經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現象,它伴隨著女子進入青春期,度過漫長的生育年齡,直到進入更年期。月經可謂是女性的"老朋友”了,女人一生平均會有400次月經,如果以每次經期持續五天來估算,則將有6、7月(也就是五年半以上的時間)是在生理期間了。然而伴隨生理期而來的經痛,卻也是困擾女性最多的“副”作用,從社會經濟層面來看,每年在職業和學校,因生理痛而導致的時間浪費損失,達一億四千萬小時。女人一生中大約有2000個日子有月經伴隨,所以如何愉快而健康地度過經期,對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有不少女性她們錯誤地認為,月經痛苦是月經周期的自然部分,故默默忍受,還有些少女不是她們沒有病痛,也不能說她們諱疾忌醫,而是不好意思將自己的青春秘密暴露在醫護人員的面前。
同樣,她們寧可忍受某些痛苦,也不愿意告訴自己的父母,不少女患著一種難以啟齒的病痛,這就是痛經。隨著科學的發展,觀念的更新,相信患有病痛的女性會直面人生,積極自我保健,做一個身心健康的新女性。
每一位女性一生當中最好的朋友應該非月經莫屬了,尤其是在少女時期為了等待這位好朋友,真的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因為她不管春夏秋冬或任何場合都會不請自來,又無法抗拒,而且她若有問題還必須找醫生幫忙,所以都希望能與她和平共處,更不可思議的是就在這樣微妙的關系之下竟要相處20、30年之久,想一想這么特別的一位朋友不徹底認識她、對待她實在有違朋友道義。
女性因為月經周期的生理特性,進而開始具有發展孕育能力的人生,也因荷爾蒙周期的影響,在中年時期減少心臟血管疾病,可知上帝創造人類的意義有多深遠,且月經的特性常常是婦產科門診主要問診內容,可以協助成都陽光醫師診斷疾病,大家不去逃避她多去體她與了解她,你會深深地發現這其實是很偉大很奧妙的。
正讀大學三年級的小麗,早在中學時期就有痛經癥狀。她聽別人說,結婚后痛經就會消失,所以她一直沒把痛經當回事。可是,上個月因為實在痛的難以忍受,就到婦科去檢查,這時她才知道她是患了子宮內膜異位癥,此病若不積極治療日后會影響懷孕。
子宮內膜異位癥顧名思義為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腔以外(不包括子宮肌層)其他部位所引起的一種病變。本病的臨床癥狀呈周期性發作,痛經為最常見的臨床特征,多呈進行性加劇疼痛等于經前1~2天開始,經期第一天最為嚴重,經血干凈后逐漸緩解以至消失。其次為月經失調,常表現為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周期紊亂。子宮內膜異位在盆腔內常引起生殖器官粘連和輸卵管阻塞不通,從而導致不孕癥,不孕的發病率高約75%,另外,由于異位的部位不同,還會出現性交痛、腸道癥狀及泌尿道癥狀。
痛經3年盆腔炎作怪
家在天河的張小姐這兩年每當月經來臨,就備受疼痛困擾,心情非常煩躁,睡眠不好,而且覺得下腹隱痛、下墜,腰骶部酸痛。如果稍微累一點兒,或者站時間長一點,這些癥狀就加重,總感覺經期時特別沒有精神。由于經期過去,這些不適癥狀就會消失,除了在經期時買止痛藥應付外,她也沒有上醫院檢查。前段時間,在慶祝她21歲生日時,家人送她一份“體檢套餐”作為禮物。在檢查后,張小姐才知道折磨她3年之久的痛經,竟然是慢性盆腔炎的報警信號!
對此,專家指出,慢性盆腔炎是婦科臨床常見的疾病,由于炎癥的存在,盆腔充血,有可能導致月經來潮時經量過多或月經過頻。該病的臨床表現輕重不一,輕者一般無癥狀,重者多有白帶增多,輕度痛經、月經淋漓、下腹隱痛、小腹下墜、腹脹腹瀉、里急后重、尿頻尿熱、腰骶酸痛性交痛等。由于盆腔瘀血,甚至會導致輸卵管粘連阻塞而致不孕,因此需要引起人們的注意。
科學護理緩解疼痛
據了解,除了繼發性疾病引的痛經外,多數人的痛經都是原發性的。即女性在經期或行經期前后發生的下腹部疼痛,常伴隨有惡心、嘔吐、腹瀉等,嚴重的可出現面色蒼白、手腳冰冷、冷汗淋漓等癥狀,并伴隨月經周期反復發作,痛經多見未婚或未孕的女性,往往生育后就會減輕或消失。
如果原發性痛經,女性朋友可以采取如下護理方法:
1、注意并講究經期衛生,經前期及經期少吃生冷和辛辣等刺激性強的食物。
2、消除對月經的緊張、恐懼心理,解除思想顧慮,心情要愉快。可以適當參加勞動和運動,但要注意休息。
3、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尤其是體質虛弱者。還應注意改善營養狀態,并要積極治療慢性疾病。
4、疼痛發作時可對癥處理,口服去痛片,也可服用阿托品片及安定片,都可緩解疼痛。另外,喝一些熱的紅糖姜水也會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