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鼻炎是一種發展緩慢的鼻腔萎縮性炎癥,其特征為鼻腔粘膜、骨膜和骨質發生萎縮。嚴重而伴有典型惡臭者,稱臭鼻癥。多始于青春期,女性較男性多見。
病因目前仍然不明。學說甚多,可歸納為兩類:
(一)原發性:認為是全身疾病的一種局部表現,可能與缺乏脂類及脂溶性維生素,或與營養障礙、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遺傳因素、膠原性疾病等有關;亦可能與內分泌失調有一定關系,因多發于女青年,并在月經期癥狀加重。近年來隨著免疫學的發展,發現本病患者大多有免疫功能紊亂,故有人認為,本病可能是一種免疫性疾病。
(二)繼發性:由局部因素引起,如鼻腔粘膜受到外傷或手術切除過多,或因患特殊傳染病如結核、硬結病、麻風、梅毒等所致。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晚期,或慢性化膿性鼻竇炎的長期膿涕刺激,發生纖維結締組織過度增殖,致使鼻粘膜的血行受阻、營養障礙而致萎縮。鼻中隔極度偏曲,一側鼻腔寬大,增強的氣流的刺激,或因粉塵或有害氣體的長期刺激也可致病。曾有人提出本病是由于特殊細菌的感染,如臭鼻桿菌或類白喉桿菌感染。現認為這些細菌不是真正的病原菌,僅為萎縮性鼻炎的繼發感染。
萎縮性鼻炎目前尚無特效療法,宜局部和全身綜合治療:
(1)局部治療
①無菌生理鹽水沖洗鼻腔膿痂,每日1~2次 。
②鼻內應用1%復方薄荷樟腦石蠟油,清魚肝油等以潤滑粘膜、促進粘膜血液循環和軟化膿痂便于擤出;鼻內用1%鏈霉素以抑制細菌生長、減少炎性糜爛和利于上皮生長。
③鼻內應用1%新斯的明促進粘膜血管擴張,鼻內應用0.5%求偶二醇或乙烯雌酚油劑,可減少痂皮、減輕臭味,鼻內用50%葡萄糖可能具有刺激粘膜腺體分泌作用。
(2)全身治療:
維生素A有保護粘膜上皮、增加結締組織抗感染能力;維生素B2可促進組織細胞代謝;煙酸可擴張血管和改善鼻粘膜血液循環;鐵劑可能有治療本病的作用。
(3)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無效者可采用手術治療,主要目的是縮小鼻腔、減少鼻腔通氣量降低鼻粘膜水分蒸發和減輕粘膜干燥和結痂形成。手術方法有:
① 鼻腔外側壁內移加固術;
② 前鼻孔縮小術,兩側可分期進行,約一年半鼻粘膜基本恢復正常后重新開放前鼻孔;
③ 醫用人工生物陶瓷粘膜骨膜下埋藏術。
萎縮性鼻炎在祖國醫學中屬“鼻槁”范疇。
其中辨證施治的內容是:
(1)肺腎陰虛:鼻內干灼,嗅覺減退,鼻內粘膜萎縮,鼻甲縮小,鼻腔寬大,黃綠色痂皮多,或有少量鼻衄,常伴咽癢干咳、五心煩熱、語言乏力;舌紅苔少,脈細數等肺腎陰虛證。其治療宜用滋養肺腎,潤燥通竅。
方藥:百合固金湯加減:生地黃20g,熟地黃20g,麥冬15 g,白芍15g,玄參10g,當歸10g,百合10g,川貝母10g,桔梗6g,甘草6g。若鼻內粘膜萎縮甚者,加天冬、黃精、阿膠。
(2)脾虛濕蘊:鼻干涕臭,涕痂留于鼻腔,色微黃而綠,嗅覺減退或喪失。鼻甲萎縮較甚。常伴頭昏頭痛,乏力納呆,舌淡脈緩弱等。其治法為健脾益氣,化濕開竅。
方用:參苓白術散加味:黨參15g,山藥12g,白術12g,茯苓15g,薏仁15g,扁豆15g,砂仁10g,陳皮10g ,桔梗10g。血虛者加熟地黃15g,當歸12g,白芍12g,川芎12g。
(3)陰虛肺燥:鼻干無涕,嗅覺減退,鼻粘膜色紅干燥,輕度萎縮、滲血,鼻甲縮小,咽癢,干咳少痰;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養陰潤肺,潤燥榮鼻。
方用養陰清肺湯加減。藥用:生地黃15g,麥冬15g,玄參12g,沙參15g,白芍12g,丹皮12g,川貝母12g,炙甘草6g。易衄,加白茅根15g。
(4)陰虛瘀阻:鼻干,鼻塞、鼻粘膜極度萎縮,屢治不效,嗅覺失靈;舌暗紅,有瘀點,少苔,脈細澀。治宜滋陰養血,祛瘀生新。
方用歸芍紅花散加減:生地黃15g,熟地15g,山藥12 g ,杞果12g,桃仁12g,紅花10g,赤芍12g,當歸15g,丹參15g,甘草6g。涕痂積留較多鼻氣臭,加車前子15g,茯苓15g。其外用藥可以用“鼻炎靈”滴鼻,以潤肌復萎,利鼻通竅。( 鼻炎靈組成:蒼耳子、白芷、辛夷各60g,冰片粉6g,薄荷霜5g,芝麻油500ml,液體石蠟1000ml。
制法:將蒼、芷、辛、油同放鍋內,浸泡 24h,加熱,待藥呈黑黃色撈出,再下冰片、薄荷霜、液體石臘,攪勻,冷卻后過濾,分裝入瓶內備用。用法:滴鼻,每次2滴,每日2 次。作用:清熱消腫,芳香透竅。適用于鼻粘膜充血,或干燥萎縮,鼻塞流涕,嗅覺失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