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為諸陽之會,耳目乃清空之竅,肝陽上擾,易致眩暈,橫竄四肢則麻木,肝郁侮脾,則脘腹脹氣。血壓之升而失降,脈象之弦而欠柔,都是陽證。
一、頭痛眩暈睡眠不好是因為大腦供血不足
頭痛眩暈睡不好都是腦供血不足惹的禍,生活中有許多中老年朋友經常會出現頭暈、頭痛、睡不好、記憶力減退、打不起精神來的現象,總以為是自己年紀大了無所謂,這些都是小毛病,醫學證實這些都是由于腦部供血不足引起的。
《黃帝內經》認為眩暈屬肝所主,《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又有“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靈樞》經云:“上虛則眩”。諸多醫家提出,無虛不作眩,血虛肝旺則眩。現代醫學認為中醫“風眩”屬高血壓病范疇,主要是由情志內傷,飲食失節,勞倦,病程日久等因素引起臟腑經絡陰陽失調,氣血逆亂,風火內生,痰瘀交阻,而使生理功能受破壞,導致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而致血壓升高,動脈粥樣硬化。
一個人在一生中幾乎沒有沒感受過頭痛、頭暈的,尤其是老年人。隨著社會發展節奏的加快、工作學習壓力的加重青少年、中年人群中有頭痛、頭暈的人也不斷增加。有報道,65歲以上老年人經常頭痛者占5.4%。國外資料顯示,老年人頭痛的比例較高,一年中,53%的老年女性和36%的老年男性曾發生頭痛。而頭昏、頭重、眩暈、肢體麻木反復發作是慢性腦供血不足的臨床特征, 多伴有高血壓或眼底動脈硬化,影像學檢查未見器質性腦部病變,腦循環檢查確認腦血流低下。
二、父母有頭痛眩暈癥狀不妨服用養血清腦顆粒
慢性腦供血不足不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而且還是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癡呆、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缺血性卒中等多種疾病發生、發展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對慢性腦供血不足不及時進行治療,那么還可能引起“老年癡呆癥”和“腦梗死”的發生。
案例一:媽媽經常會出現頭暈頭痛,每天起床后都會有眩暈感,大概有1年左右了。從網上查了很多資料,發現媽媽這種情況屬于腦供血不足中的一個征兆:1、頭暈、頭昏昏沉沉、睡眠增多;2、頭痛、頭重、頭脹不適、頭鳴;3、心煩、易急、易怒、耳鳴、聽力下降;4、失眠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遺忘;5、全身乏力、沉默寡言、判斷能力失常。比較可怕的是 “老年癡呆癥”和“腦梗死”的發病前期都曾長期有慢性腦供血不足的存在。這個讓我非常擔心,我也咨詢了很多醫生,都說慢性腦供血不足是可逆的,正確治療往往會獲得很好的效果。現在她每天堅持喝養血清腦顆粒,服藥1個月后對于改善頭暈頭痛有比較明顯的效果,睡眠質量比以后也有很大改善,打算連續服用3個月。
案例二:趙淑花,女,39歲,2013年2月18日初診,脘腹部氣脹兼頭眩,夜寐時手麻而感重,脈弦,苔凈,BP 190/150mmHg。此有患者有高血壓病史。給予舒肝和胃平潛為治。方用養血清腦顆粒、胃蘇顆粒合用。早、午、晚各服1包 用7天。二診:高血壓,頭眩,近日腹脹消失,手麻少作,BP 160/135mmHg。效不更法,給予養血清腦顆粒,一日三次,再服二周。三診:藥后血壓恢復正常 BP135/85mmHg。囑患者每日服養血清腦顆粒一日一袋,調理善后。
三、養血清腦顆粒是中藥處方,放心服用無副作用
養血清腦顆粒方是分別由養血活血、平肝潛陽兩個部分構成:1活血方: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四味藥組成。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養血柔肝、補血養陰的功用。2平肝方:由鉤藤、珍珠母、夏枯草、延胡索、決明子、細辛組成。具有清熱平肝、定驚活血、清火明目、息風滋陰作用。由于養血清腦顆粒獨特的優勢在于多種有效藥物組成為基礎,以多靶點、多途徑、多層次的整合調節作用,適用于老、中、青各年齡段的病人頭痛、頭暈的治療。
天士力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家生產的“養血清腦顆粒”, 有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改善大腦微循環,增加大腦供血供氧;降低血管阻力,緩解血管痙攣;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緩解血管痙攣,改善大腦供血等功效,并可促進貧血動物紅細胞、血紅蛋白的恢復,加快多能造血干細胞,骨髓紅系造血祖細胞的增殖、分化作用 ,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抗血栓形成,鎮靜鎮痛等作用。
本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醫藥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