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從有機大米、有機水果、有機豬肉、有機蔬菜到有機茶,人們身邊的有機食品越來越多了,但是究竟什么產品才夠資格被稱為“有機”?有機食品與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又有什么區別?對于打“擦邊球”而在包裝上任意標注“天然”、“純天然”的食品又該如何看待呢?
什么食品夠“有機”資格
有機食品是有機農產品的終端產品,它的安全系數是所有農產品中最高的,而它的生產過程,卻兼具回歸自然與引領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雙重特點。但是,“有機”并不是一張可隨便粘貼的標簽。一個農產品要進入“有機”的行列,首先要經過2~3年的土壤轉換期,在此期間不得使用任何農藥、化肥等物質和基因工程技術,并對原產地的大氣環境質量、生產用水等有明確規定,每年還必須通過認證機構的檢查。正因為考核嚴格,有機食品才以安全性高,品質好,有益人體健康,保護環境而廣受歡迎。
我國對有機食品實行統一的認證標志,包裝標識中有中文“中國有機產品”字樣和相應英文(ORGANIC)的才是符合國家標準的有機食品。
對于有機配料含量等于或者高于95%的加工產品,可以在產品或者產品包裝及標簽上標注“有機”字樣;有機配料含量低于95%且等于或者高于70%的加工產品,可以標注“有機配料生產”字樣;如果有機配料含量低于70%的加工產品,只能在產品成分表中注明某種配料為“有機”。
新近實施的《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規定,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分為“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和“中國有機轉換產品認證標志”,這兩個標志的圖案基本一致,只是在顏色上有區別,分別為綠色和土黃色。
有機食品與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區別
通俗地講,有機食品是精品,綠色食品是優良品,無公害食品是普及品,三者間的關系可以形象地用金字塔形狀來表示。但這三者間又有區別:
第一,有機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農藥、化肥、激素等化工合成物質,并且不允許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其他食品則允許有限使用這些物質,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如A級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允許限量使用農藥、化肥等,對基因工程技術和輻射技術的使用未作規定。
第二,有機食品在土地生產轉型方面有嚴格規定。考慮到某些物質在環境中會殘留相當一段時間,土地從生產其他食品到生產有機食品需要2~3年的轉換期,而生產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則沒有轉換期的要求。有機食品在數量上進行嚴格控制,要求定地塊、定產量,生產其他食品沒有如此嚴格的要求。
“純天然”是一種誤導
近年來,除了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外,不少食品生產廠家還在產品外包裝上印著“天然”、“純天然”或“絕對天然”字樣。這樣就很容易給消費者造成一種錯覺,使人們以為凡是“純天然”的,就一定是無污染的有機食品或綠色食品,其實,這是一種誤導。
專家指出,天然物質不都是“純”的,即使是野生植物,在生長過程中也必然“吸”入被現代文明污染了的大氣和水,從而失去“純潔”;而且,隨著現代社會農藥、化肥越來越廣泛地被使用甚至濫用,受污染的植物即使經過加工,也很難完全清除其殘留的農藥。所以說在自然生長狀態下,真正十分純凈的物質是不多見的。所以,千萬不要輕信商家的廣告宣傳,“純天然”既不代表“有機”,也不代表“綠色”。
據悉,根據《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的規定,今后凡是未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產品,如果再在產品或者產品包裝及標簽上隨意標注“有機產品”、“有機轉換產品”、“無污染”、“純天然”等誤導消費者的文字,將受到嚴厲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