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定義的演變及其依據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年齡40~70歲之間的個體,血壓在115/75~185/115 毫米汞柱之間,收縮壓每增加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每增加10毫米汞柱,其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一倍”。這就是說,在<140/90毫米汞柱的正常血壓情況下,從115/75毫米汞柱起,隨著血壓水平的升高發生心腦血管事件危險性也越高。
由此可見,所謂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人為規定的。在低于高血壓診斷標準一定范圍內,較高的血壓水平還是不如較低的血壓水平好;較高的血壓水平,雖然不能診斷為高血壓,但其發生心臟事件的可能性會高于較低的血壓水平。
不太高高血壓的處理
正常人在運動、情緒波動、失眠及飲酒后可以出現血壓的一過性升高,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不屬于疾病。但55歲血壓正常的人,未來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很大,血壓接近正常高值或者高血壓前期的病人尤其如此。血壓在正常高值或者高血壓前期的病人,不管將來是否或者何時血壓發展到140/90毫米汞柱,其患心血管病的風險都增加了,應以適當方式進行干預。
首先應明確高血壓除了和遺傳有關系外,還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但導致高血壓,還會引起糖尿病、血脂異常及高尿酸血癥等,統稱為代謝綜合征。高血壓患者除了關注血壓,還應該定期監測血糖和血脂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應采取綜合的防治措施,控制各種危險因素,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如果多數情況下血壓<140/90毫米汞柱,偶爾超過140/90毫米汞柱,應尋找血壓升高的原因或者誘因,如過度的精神應激,疾病伴隨情況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哮喘發作、睡眠呼吸暫停等都可以誘發血壓升高。如果血壓升高明顯與睡眠或情緒相關,查體患者心率又較快,應考慮患者是否有過度的精神刺激或者緊張,或者已經患有抑郁癥,這時治療的原則是去除誘因、鎮靜、改善睡眠及精神狀態。經過這樣的處理多數患者血壓可以恢復正常,如果仍有升高,首先考慮使用倍他受體阻滯劑。
如果血壓偏高,即超過120/80毫米汞柱,雖然沒有達到140/90毫米汞柱的高血壓標準,應開始積極調整生活方式:
超重與血壓升高密切有關 尤其軀干與腹部脂肪增加(向心性肥胖)與高血壓,血脂異常癥、糖尿病、冠心病死亡均有關。超重者減肥后,可明顯降壓,一般應限制總熱量攝入,增加活動。提倡低脂高纖維飲食,高糖食品宜減少,飲酒過量常升高血壓,影響降壓治療效果,應盡量避免。
有規律的體力活動 運動量不必很大,對防治高血壓有益,且可減重,如步行30~50分鐘,每周3~5次,就有降壓作用,但已有心臟病者運動時需接受醫師指導和監護。
鈉攝入與血壓關系有關 據研究,每日平均少6克食鹽,收縮壓平均降低2~10毫米汞柱,少鹽對服用降壓藥者也有幫助。人們應從幼兒就開始低鹽飲食,每日食鹽最好不超過6克。
高鉀飲食可減少高血壓發生,低鉀易致高血壓與心律不齊,應注意鉀的補充。鈣可能影響血壓, 但結論不一,由于我國老齡化骨質疏松日益普遍,補充鈣十分重要。
血壓低了怎么辦
降壓過程中常常遇到血壓偏低的情況,這時不要過分驚慌,如果血壓多數情況控制理想,偶爾的血壓較低是正常的,不要自行隨意減量或者減少服藥的種類和次數。如果血壓確實較低,同時有癥狀,建議到醫院看醫生,由醫生來調整用藥。
聯合用藥,除惡務盡
有些病友服用抗高血壓藥物后,血壓比以前有所降低或者感覺好些了就很知足,事實證明,未達標的血壓是有害的。也有人擔心服藥品種多會帶來副作用,事實上只要血壓超過160/100毫米汞柱就需要服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降壓藥,才能把血壓降至正常。(許俊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