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不僅可以保持嬰兒皮膚的清潔,防止皮膚感染,還有利于嬰兒心理行為的健康發展。通過水對皮膚的刺激,可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通過水浴,還使嬰兒全身皮膚的觸覺、溫度覺、壓覺等感知覺能力得到訓練。
洗澡時,大人的左臂和身體輕輕夾住嬰兒(坐著時,可同時把嬰兒置于左腿上),左手托住小孩的頭部,并用左拇指、中指從耳后向前壓住耳廓,以蓋住耳孔,防止洗澡水流入耳內。先洗眼睛,用干凈沾濕的小毛巾從眼角內側輕輕向外擦,然后嘴鼻、臉及耳后,以少許洗發水洗頭部,然后用清水洗干凈,揩干頭。
對臍部未愈的嬰兒,洗完頭面部后,可將嬰兒置于托板上(鋪上毛巾),用左手扶住孩子的頭,淋濕嬰兒身體,用右手蘸點浴液按順序洗嬰兒的頸部、上肢、前胸、腹、背、下肢、外陰和臀部。對臍部已愈合的嬰兒,可去除浴巾后盆浴,清洗的方法同臍部未愈的嬰兒。清洗后將嬰兒用浴巾包裹,輕輕擦干,注意保暖,在皮膚皺褶處(頸部、腋窩和大腿根部)可涂上潤膚露。
給嬰兒洗澡時,浴室的溫度應在24℃—28℃,居室溫度在24℃左右;水溫在38℃—40℃左右,或用肘部試一下水溫,只要稍高于人體溫度即可。洗澡順序應從干凈部位先洗,最后洗最臟的部位,特別要注意皮膚皺褶處的清洗。手法要輕柔、敏捷,新生兒洗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3~5分鐘就行。必須使用嬰兒專用的香皂、浴液、洗發水和潤膚露。尤其注意,嬰兒臍部未愈之前不能盆浴,要用淋浴,以免盆浴時臟水浸泡臍部,引起臍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