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晚飯后,53歲的劉女士和平時一樣,準備到樓下散步。下樓梯時不小心摔倒,導致左腕部骨折,到北京某醫院看急診,值班醫生給她做了骨折整復處理并進行了石膏固定。兩天后,劉女士感覺腕部疼痛,她認為是骨折引起的疼痛,沒有在意,自己吃了幾片止疼藥。
沒想到夜里疼痛加劇,吃止疼藥毫無效果,手指出現麻木,家人急送劉女士到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求治。該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楊潤功檢查發現,患者左腕部和前臂兩側長滿了水泡,手指已經變暗并感覺遲鈍,出現嚴重的血液循環障礙和神經受損癥狀,如不及時處理,左手可能會出現神經缺血性壞死。楊醫生立即急診手術,進行骨折內固定和正中神經減壓。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患者左手血運及感覺恢復良好,一周后康復出院。
■血液循環障礙
是石膏固定后常見并發癥之一
楊醫生說,血液循環障礙是石膏固定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骨折是較嚴重的損傷,從骨折到愈合,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為了保證骨折順利愈合,必須對骨折的肢體進行固定。固定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石膏固定。
石膏固定的優點是堅硬,不宜變形松散,固定作用可靠,便于護理、轉運,同時也比較經濟。正是由于石膏管型堅硬,與肢體貼合嚴密,所以難以適應肢體在創傷后的反應性腫脹,容易壓迫肢體而出現許多并發癥,如壓迫性潰瘍、壓迫性神經癱瘓及血液循環障礙等,嚴重的可導致肢體壞死。
因為骨折后,受傷部位和遠端肢體會有一個逐漸腫脹的過程,即使骨折經整復后位置滿意,也會發生明顯的肢體腫脹,這樣,打石膏時適應當時肢體周徑的石膏管型就會隨著肢體腫脹而變得相對較緊,從而壓迫患肢血管、神經。病人感覺劇烈疼痛,而且這種疼痛吃止疼藥也不管用,遠端肢體麻木、發涼,顏色變得蒼白或黑紫,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嚴重的甚至出現遠端肢體壞死。
楊醫生說,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并不少見,有的醫生缺少經驗,在石膏固定時沒有給病人交待清楚,病人往往認為疼痛是骨折后的正常癥狀,自己忍,不去醫院及時治療,結果導致嚴重后果。
■骨折石膏固定后的家庭護理非常重要
楊醫生提醒說,骨折石膏固定后的家庭護理非常重要。
第一,要注意將患肢抬高。肢體下垂會加重患肢的腫脹,最好平臥休息,將肢體用軟枕或被褥墊高,使患肢高于心臟15厘米,以利于血液及淋巴回流,減輕肢體腫脹。
第二,加強按摩。家人每日最少兩次用手指對石膏邊緣及暴露在石膏外面的遠端肢體進行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第三,要注意觀察固定遠端肢體如手指、足趾的顏色和溫度變化。
如果發現患者手腕或足背血管搏動變弱或消失,手指或足趾不能自主活動,手摸甚至針刺手指或足趾時患者毫無感覺或感覺明顯遲鈍,手指或足趾顏色發紫、蒼白,同時溫度降低甚至冰涼,家人將患者的手指或足趾伸直時引起劇烈疼痛時,說明患肢已經有嚴重的血液循環障礙,應立即到醫院檢查并及時處理,將石膏外面纏繞的繃帶松解開,必要時將石膏拆開,以防發生缺血性壞死。
第四,要注意功能鍛煉,主動活動沒有被石膏固定的關節,即使是包裹在石膏里的肢體,也要遵照醫囑練習肌肉的收縮運動,防止出現肌肉萎縮或關節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