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組性功能的3種因素是:激素、感覺和幻想。
年輕時,激素分泌旺盛,到了一定的年齡,激素逐漸減少,在3種因素中所占的比例就減少,這就使到“馬賽地標志”變形。
研究性和生育問題的余衛湘醫生說,一般人在40歲以前,3種因素不分軒輊,但大多數人在40歲以后激素分泌漸少,這實際上意味著一般人的性功能,從40歲開始走下坡。
他表示,了解這個簡單的道理,對改進性生活及促進生育,會有一定的幫助。
女人說‘不要’不等于拒絕男方
余醫生說,激素減少,要在性生活方面保持活躍,就需要靠更多的幻想和感覺,來彌補激素的不足。
這3種因素,換另一種說法,就是:身、心、靈。身體方面衰退了,需靠心、靈來彌補。他說,年紀增長激素分泌改變,男女都面對同樣的問題。
他指出,過去我們常說,女性的卵子,過了35歲素質就一年不比一年,35歲過后生育,產下畸形嬰的可能性大增。
其實,男性的精子何嘗不是這樣,精子的素質也是隨著年齡增長而一年不如一年。
他強調,性愛問題的背后,是有許多科學理論的,不明白這些科學道理,往往造成男女之間有所誤會。明白這些科學道理,就能促進互相了解,而且曉得如何作出調整。
余醫生表示要特地向天下男人說一句話:女人在生理上和男人不一樣,當女人表示“不要”的時候,并不等于拒絕。
他說,女性在排卵-月經排卵周而復始的周期中,起著許多的變化,在不同階段中,生理情況和心理狀況都不一樣,有時焦慮不安,有時輕快喜悅。
而男人在保持性功能和傳宗接代方面,生理的變化、進展是比較簡單直接的,那就是日以繼夜制造精子,儲藏足夠精子就可“執行任務”,性欲幾時來就幾時想“要”,沒有所謂“周期”。
但女人就不同,例如女性在月經來潮時較為焦慮不安,這時她要尋求安全,在餐廳里,她會選擇坐在角落頭,因為她覺得那里安全。
而排卵時,她的性欲較強,很想吃甜的食品,這時送她一盒巧克力,她會很高興,求愛,碰壁的幾率就比較低。
余醫生說,男人應該了解女人,男人通常隨時都可“要”,女人卻不是講要就要的。尋歡得時,皆大歡喜,在女人不想要的時候尋歡,等于上山遇到母老虎。男人不應老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尋求性生活的滿足。
最重要的是,他說,夫妻之間應根據妻子方面不同階段周期的不同情況,在性愛方面調整自己,與對方配合。
常出現的情況是,男的很想“要”而女的卻“不要”。其實,女的不想要是有許多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理由的,如果男的不明白這一點,就會對妻子有所誤會,嚴重的則產生摩擦。
女人生理因素好比風水‘做人’因時而易
余醫生說,一般而言,女人在身體健康時,周期一定穩定,但現代生活壓力大,對卵巢具有主導、指揮、操縱功能的腦垂體,會因為環境因素而受到影響。
女人受到環境因素影響時,腦垂體會接獲訊息,接獲訊息后,它對卵巢的操縱就有所改變,造成排卵的規律稍離常軌,本來這個時候應該“依時”排卵的,但腦垂體告訴她:“現在排卵,你的身心情況并不適合受孕,排了等于浪費,還是等改天吧!”
說起來,這實在是一種很奇妙的生理反應。
對男人來說,腦垂體也時時刻刻對睪丸起著主導、操控的作用,只是男人的生理變化,沒有女人那么樣“瞬息萬變”。
余醫生說,相信風水的人,可以把女人的生理周期比喻為“生理風水”,風水是研究不同季節里地理環境因素的轉變,對家居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什么時候適合或不適合做某一樣事情,例如在常有雷電雨的時候遷居或舉行婚禮,就會遇到許多不便,甚至是危險。
女人的生理周期也一樣,在“不對的時候做不對的事情”,那就真的很不對。
足以對腦垂體產生影響的環境因素還有營養、時差等因素。時差即一個人從一個地方飛到另一個地方,兩地時間的差別對他產生的影響。
余醫生指出,對于計劃生育的夫婦來說,明白排卵和整個周期如何受環境因素影響,是很重要的,要“做人”,就應曉得如何因時而易。
創意還包括許多方面,例如女性年輕時適合的性愛姿勢,年紀稍長后便可能不再適合,或許腰部需多疊兩個枕頭,不應老是一成不變,這也就是所謂要有“創意”。
他說,在我們注重創意的這個年代里,性愛也應該有創意,我們應該從科學的角度來消除夫妻因房事不美滿所引起的摩擦,改善男女之間的關系。
![Fire](/images/d.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