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輕朋友來信說:他的陰莖在幾年中逐漸萎縮,經測量后為5.8厘米長,第二性征正常。他今年19歲,身體健康,平時從不生病。但萎縮又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希望醫生指點防止繼續萎縮的治療辦法。
生活中有這種感覺的人不少,這一方面說明這些年輕朋友對自己的身體變化很關心;另一方面又反映出他們的性知識缺乏,以致于對自己身體發育成長的現象不完全了解。
眾所周知,人眼不是秤,人的眼睛不是精密儀器,它不可能對長短粗細做出準確判斷。他的信中只談到萎縮后尺寸,顯然“萎縮”之前并沒有測量,是20厘米還是10厘米?如果確實是從10厘米萎縮到5.8厘米,則的確是屬于病理改變。如切除雙側睪丸之后就會發生這種變化。但如果說僅僅“萎縮”了個把厘米,那就毫無意義了。因為如果拿不出過去確切的尺寸或更科學的證據如照片的話,人們很難排除視覺效應、環境溫度、測量方法等帶來的誤差。比如,他的年齡正處在長身體之時,個子長了,身體魁梧了,陰莖自然會顯得小了些。
其實它的尺寸一點兒也沒有變,完全是視覺效應的影響。陰莖主要由平滑肌纖維、彈力纖維等組成,它的大小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雄激素水平,因此,在他這種年齡,陰莖大小是相對恒定的,如果有變化也只會是受激素的影響逐漸向成人尺寸發展而增長。當然,由于沒有骨骼組織,它平時比較柔軟,所以不可能像他的腳那樣什么時候量都是26厘米。例如在炎熱的夏天游泳前和游上兩小時以后分別測定的陰莖長度就肯定不一致。
另外,若是身體發胖之后,由于陰莖根周圍脂肪組織的堆積、陰莖便會相對變短,嚴重時有人連排尿都覺得不方便。但這只是假象,而非真正的萎縮。也有的人長個稍遲,在陰莖完全發育后又長個兒了,陰莖也會顯得短些,何況還有心理影響,心里越嘀咕就越感到它短小。
既然這位朋友的陰莖長短完全在正常范圍之內,第二性征也正常,何苦要自尋煩惱背上沉重的精神負擔呢?要知道長期處于消極情緒和緊張心理狀態下還會對你的身體產生更多的不良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