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往往忽視了男性的更年期,其實男性在更年期時心理很脆弱,特別需要家人的關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父親節,在今年的節日里,讓我們給父親更多的關心作為父親節的禮物吧!
■男性更年期從55歲開始
許大夫說,男性更年期是由中年過渡到老年的一個必經生理階段,它沒有明顯標志,只是反應有輕有重。男性更年期一般從55歲開始,60歲以后更明顯,隨著性激素分泌減少,而引起垂體、腎上腺等的變化,導致整個內分泌紊亂,出現情緒、心理上的變化。
■綜合癥狀很普遍
現象:在公司上班的吳小姐說,最近老爸好像變了個人,動不動就發脾氣,整天煩躁不安,什么都干不下去,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就大動肝火,讓家人覺得莫名其妙。
專家分析:這是最普遍的更年期綜合征的表現。從生理上來說,這是由于植物神經紊亂引起的,經常出現頭暈、出虛汗、失眠、不想吃東西等情況。
而心理上變化更大,表現出來就是莫名其妙地煩躁、愛發無名火,尤其是平時脾氣特好的男性,這時候會出現空前的暴躁。工作中有時思慮過度,常常會覺得心煩意亂,感到莫名的恐懼,太過緊張的話,還會產生心悸、耳鳴、眼前發黑等情況,每天都很疲憊,一到家就覺得渾身沒力氣;如果已經退休在家,會有些許失落,覺得自己退休沒事做,總丟三落四,體力下降,挫敗感強。
■抑郁癥較危險
現象:劉女士的丈夫53歲時下崗在家,一開始情緒挺好的,積極找工作,可是近一年的時間性格全變了。整天把自己關在家里,沉著臉,有時候一個人掉眼淚。還老說這兒疼那兒疼,可到醫院檢查又一切正常。
專家分析:如果更年期綜合征所表現出的情緒障礙控制不好,再加上一些外來的壓力,很容易使這種障礙進一步惡化,上升為更年期抑郁癥。許大夫認為,因為社會地位、責任的不同,來自社會、工作、家庭的壓力讓男性的心理負擔過重。而一些外在的影響,比如生病、下崗等突發事件,如果自己控制不好,都會導致更年期抑郁癥。
許大夫說,雖然更年期綜合征演變成抑郁癥的幾率一般只有20%,但是抑郁癥患者的自殺幾率卻最高。因為通常他們對什么都沒興趣,總是表情沮喪,不斷自責自己這兒做得不好,那兒做得不對。身體上的表現容易走極端,要么一口飯不吃,要么吃得特多,尤其是睡眠不好,夜里睡不著,容易早醒。
除了心情抑郁,他們還時常疑心自己有病,總覺得渾身別扭、哪兒都疼,雖然到醫院檢查都沒事,但稍微有點不舒服,就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癥。如果發現丈夫或父親出現了這種比較抑郁的心理狀態,最好是及時向心理醫生咨詢。不過,如果他覺得自己哪里不舒服,在沒有確定是否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幻覺之前,一定要先到醫院做檢查確診。
■控制情緒 自我調節
過了50歲的男性,應該意識到自己可能要進入更年期了,有意識地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最好能以靜制動,保持心理穩定,消除不必要的緊張。許大夫建議,快進入更年期的男性,最好能學一點更年期常識,了解自己生理和心理發生的變化,然后泰然處之。
對已經進入更年期的男性來說,控制情緒首先要學會制怒。由于雄性激素的作用,男性本來就容易發怒,再加上更年期內分泌紊亂,就更容易動怒。意識到自己進入更年期,要刻意地把什么事都看開,別什么事都斤斤計較,努力向樂觀、開朗方面調節,處世待人的時候心胸開闊點,要拿得起、放得下。
千萬別把自己悶在屋里想心事,要強迫自己找排解的方式,當傷心、焦慮、生氣的時候,最好能轉移注意力,盡量多做戶外活動,最好是根據自己以前的興趣,一定要動起來。因為戶外不僅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而且還可以通過活動來調節植物神經,達到心情愉悅的目的。
除了多玩多動調節心緒之外,心里別憋事,都發泄出來。一方面,遇到事情如果能變換角度想問題,就是自我解脫的一個好辦法;另一方面,要么和家人、知心朋友傾訴一通,要么大哭一場,這種方法對更年期男性的心理保健來說,大有好處。
![小牛](/images/d.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