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習慣將男人的名字,稱為堅強。這緣自兩點理由:強大的傳統文化制造了一種難以修改的認識定勢;歷史或是當下的男權意識,使男性始終有著話語的主導權,而這種主導權,又總是偏心地為男性臉上貼金,把陽剛、堅毅、英雄豪杰、錚錚鐵骨、豪情、決絕、剛烈、打拼……等等充滿力量感的美好詞匯,堆砌給男人。
于是,我們就有太多的理由相信,男人是一種堅硬生猛的動物。他是力量的雄獅,是血氣方剛的勇者,是叱咤風云的大俠,是馳騁職場的英雄。我們從杰克·倫敦那兒讀到男人的堅毅,從斯巴達克斯身上看到男人的雄;從“最后一滴血”中讀到男人的鐵血;從高倉健的表情里讀出男人的堅忍。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男人的性格組合,比金剛鉆還要堅硬一百倍!男人是一種硬物質!
男人的“暗物質”
![](/UploadFile/2008112115268608.jpg)
完美的男人應該剛柔相濟 圖
男人氣質上的硬物質,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俯拾皆是。為了強化這一印象,男人的時尚表情因勢而變。傳來《遠山的呼喚》時,中國男人學得一臉的高倉健,沉默寡言,玩深沉。據說,男人玩了深沉,還最能捕獲女人心。不久,在影視圈內,奶油小生遭到了審美遺棄,深恐與“娘娘腔”糾纏不清。糙男人的市值率明顯上升。
哪怕你長得像屠夫,操著粗獷沙啞的喉嚨聲嘶力竭,依然可以成為表現粗獷美的歌星,并喻為風格獨特。光頭,一臉殺氣,滿口臟話,舉止像流氓,看上去絕對像是從“山上下來”的男人,更是吃香,說明他有江湖的豪氣,噬人不吐骨頭,狠,爽!這一審美時尚的異變,皆源自一個核心:男人,不糙、不硬、不狠,就不叫男人。這種異變與都市文明人喜歡去非洲原始部落研究食人族出自同一心理,也與吃膩了面包咖啡又想著回頭去嘗嘗粗谷雜糧的貴族癖好,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系。
偏頗來自對男人的誤讀。對男性的審美,我們只停留在表面的質感上是膚淺的。
男人也有一種“暗物質”。這種“暗物質”,存在于男人表面質感的背面,比如:陽剛背后的陰柔;堅強背面的柔軟;鐵血背后的柔情;粗獷背后的細膩!杽偱c陰柔,堅硬與柔軟,永遠是矛盾的統一,這才是一個完整的男人形象!盁o情未必真豪杰”早已將男人英雄,刻畫得入木三分。男人,其實也會流淚,也會感動,也會敬畏,也會溫柔,也會憐憫,也會有童心,也會兒女情長,也會風花雪月。這便是男人真實的柔軟。只是因為,男人一般表現為“男兒有淚不輕彈”,在鐵血時代,容易將剛烈的一面張揚出來而已。
前幾年,有一則廣告詞,對男性充滿體貼——“其實,男人更需要關懷”。關懷什么?關懷身體,關懷健康。堅強的男人沐雨櫛風,容易被生活的風雨摧折;堅硬的男人歷盡艱難,容易被重壓與磨難磨損。但換種角度說,這種具體的關懷,是不全面的人文關懷。
男人的柔性,需要得到釋放,使男人群體的堅韌性得到進一步的確認。因為一味的剛烈,實質上更容易使男人人格脆裂。柔的介入,不是取代剛性,而是使剛性變得更柔韌。完美的男性人格,應該永遠剛柔相濟。
時尚的“新好男人”
從時尚批判的角度說,一味強調男性外形的酷,張揚變形的酷男人,是一種不完美的追求。男人的陰氣太甚,柔性取代剛性,同樣也不完美。這就是古時太監與現實中的“娘娘腔”、小男人最遭人嫌棄的原因。人類,總是在對男人剛柔的尋求中,陷入一種缺憾的迷茫。記得當年上海劇壇推出一部戲叫《尋找男子漢》,“男子漢”是一個符號。然而現實生活中,男人人格正在軟化,男子漢的氣息正愈來愈稀薄,我們有理由在生活中重新尋回男子漢的陽剛與堅硬。
但時尚總是喜歡與人開玩笑。多少年之后,當各種“酷男”滿街行走時,我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尋找“新好男人”的行動!靶潞媚腥恕钡母拍,源自臺灣。當新經濟時代到來之時,男人們似乎又神氣了起來,他們左沖右突,疲于奔命,在事業的名利場,搏取成功。
與此同時,他們又淋漓盡致地展示了男人的氣魄,男人的無堅不摧,男人的堅硬,但不幸的是,在男人的疏忽中,男人堅硬背后的柔軟,卻在一點點消退,走遠。而這部分男人的柔軟,恰恰是太太們最渴望與希冀的。可以肯定地說,在“新好男人”運動中尋找溫柔的原生群落,正是養尊處優、安享男人打拼成果的現代女人。
無論男人或女人,都從童年的故鄉走向成熟。男人在走向社會化、成年化的同時,收攏了天真的童心。而童心未泯,幾乎是每個人的天性。只是男人面對社會時,只能戴起面具,以展現表面上的堅硬。堅硬背后的真實,永遠是柔軟?稍诶淇岬穆殘錾,他無閑心放牧自己的童心。一旦回到眷戀的家的港灣,在天倫花園里,可能便是他展現男人柔軟之美,讓童心釋放的舞臺。
值得作友好提醒的是:新太太們對“新好男人”的召喚,固然可能召回現代男人的心,使他們變得柔軟起來,但要警惕:圈養野馬的結果,也有可能失去它在自然條件下的生存能力,F代男人的尷尬正面臨著堅硬與柔軟的雙重失落(或稱弱化)。倘若顧此失彼,反會陷入更深的尷尬——使他成為不會抓老鼠,只可供賞玩的寵物貓。
男人只能一半屬于太陽,一半屬于月亮。
![Fire](/images/d.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