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我國抽樣調查顯示,城市兒童支氣管哮喘平均患病率為1.97%,比10年前明顯增加,其中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發率病增加高達1-2倍。
支氣管哮喘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慢性疾病,患病人群以學齡前及學齡兒童為主,70%的兒童首次出現哮喘癥狀的年齡在3歲以下,大約有1/3-1/2的兒童哮喘遷延至成人。目前,支氣管哮喘已成為患病率逐年上升、受累人群最多的醫療問題之一。
解讀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哮喘是慢性氣道炎癥,這種變態反應性氣道炎癥,使易感者對各種激發因子具有高反應性,并引起氣道縮窄,導致氣流流通受限,出現喘息、氣促、 胸悶、咳嗽等癥狀。
慢性氣道炎癥是哮喘癥狀和氣道高反應性的基礎,存在于哮喘的所有時段。即使沒有哮喘癥狀發作,這種炎癥也依然長期存在,最終導致哮喘癥狀持久化、惡化甚至死亡。
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表現
1.先兆性癥狀
發作前,常會出現噴嚏、鼻塞、流涕、鼻癢、咽癢、眼癢和流淚、咳嗽、胸悶等不適表現。
2.發作期癥狀
當接觸某些變應原和遇氣候改變,或因勞累、情緒等其它誘發因素,可無先兆癥狀而突然發作,表現為陣發性刺激性咳嗽、喘息、氣促、呼吸困難,家人能夠聽到患兒在呼氣時發出的高音調哨笛聲。癥狀常歷時幾分鐘或幾小時自行緩解,或經治療而緩解。但癥狀反復發作,且多發生在夜間或凌晨。一部分患兒只有咳嗽并無喘息、氣促、呼吸困難等癥狀,但咳嗽久治不愈。
3.身體表現
醫生查體時,可以見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并出現三凹征、桶狀胸,聽診時雙肺可聞及哮鳴音,嚴重時呼吸音減低,有奇脈,甚至心率變緩。
4.伴隨表現
還可能同時伴有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皮疹等表現。
防治支氣管哮喘的新對策
基于對哮喘本質的最新認識,即炎癥是造成哮喘癥狀及氣道高反應性的基礎,不難理解控制哮喘的關鍵在于抑制氣道炎癥。因此,哮喘的治療已由過去被動地單純應用支氣管擴張劑緩解癥狀,變為主動地進行局部抗炎治療,以預防發作。
1.使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
由于藥物與用藥裝置的進展,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已成為治療哮喘的第一線藥物,同時也是最有效的預防性治療手段。目前,治療方案將哮喘患者的病情按嚴重程度分為4級,每級均有相應的治療選擇,采用個體化的階梯式治療規范,達到并持續控制至少3個月之后再考慮降級治療,降級后的治療應繼續維持哮喘控制。
2.哮喘治療不再僅以緩解發作為目的
為了達到對哮喘的良好控制與完全控制,即盡量少發作、輕發作或完全不發作,最好不再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恢復并保持正常的肺功能,使患兒活動不受限、正常運動、睡眠安寧、不誤工誤學,并讓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降至最低甚至為零。
3.患兒及家長的積極參與治療
為了達到以上提到的目的,需要患兒及家長積極參與,醫患之間建立起持續的伙伴關系,便于醫生了解病情變化,并據病情及時調整治療計劃,制定長期管理策略,讓患兒避免和控制哮喘的觸發因素,提供規律性的隨訪。
解析7大常見誤解
1.哮喘是治不好的
解析誤解:哮喘與兒童的過敏體質有一定的關系,過敏體質是由基因所決定的。由于目前還不可能改變基因,因此難以徹底根治。但是,通過規范的吸入治療與管理,可以做到對哮喘的良好控制與完全控制,使患兒擺脫哮喘困擾,正常地生長發育,過健康人的生活。
2.發病時才需要治療
解析誤解:哮喘的發作只是冰山一角,即使沒有哮喘癥狀發作,慢性氣道炎癥依然存在。只有堅持規范治療,才能徹底消除炎癥,達到哮喘的完全控制,使之不再發作。由于過去對哮喘的認識與醫療水平有限,在哮喘發作時只能緩解癥狀。現認為這種全身用藥治療副作用很大,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方法。目前的治療方案是不發作也應進行規范化治療,從而達到只用很少的藥就能控制哮喘。
3.孩子長大后哮喘自然就會好
解析誤解:隨著兒童年齡增長與抗病能力的提高,發生呼吸道感染的機會減少,有一部分兒童的咳喘癥狀也會隨之不再出現。但很多兒童疾病是成人疾病的源頭,支氣管哮喘也不例外。
兒童哮喘中約1/3-1/2的孩子會遷延至成人,在兒童期嚴重激素依賴并經常住院者約95%轉為成人期哮喘,5%-10%的哮喘兒童在成人會變成嚴重哮喘,中、重度哮喘的兒童可能持續有一定程度的氣道高反應性,并有終生哮喘的危險。另外,兒童處在生長發育包括肺功能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哮喘得不到良好控制,受到損害的肺功能無法自然恢復。
因此,兒童哮喘決不能輕視,認為隨著生長發育能夠自愈,這樣容易錯失治療時機,影響兒童未來的生活質量。
4.治療哮喘一定要用抗生素
解析誤解:哮喘是慢性氣道炎癥,但這種炎癥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炎癥,與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治療細菌感染有效的抗生素對哮喘炎癥是無效的。哮喘治療需合理地抗過敏性炎癥,首選吸入型糖皮質激素而不是抗生素,沒必要濫用抗菌素。只有當哮喘患兒合并發生細菌感染時,才有必要正規使用抗生素。
5.使用激素治療哮喘有副作用
解析誤解: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是否會出現副作用,取決于用藥的劑型、劑量與使用方法。一般而言,全身性大劑量長期用藥,確實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但吸入激素治療哮喘,只要在?漆t生指導下正確掌握吸入用藥的方法,規范地進行個體化的治療,完全可以避免副作用。
許多家長害怕吸入激素治療,卻不知道哮喘發作時經常采用的靜脈治療,注射的就是激素(地塞米松,氫化考的松等),這些全身性激素的使用劑量遠遠超過吸入性激素。更有一些人誤信虛假廣告,盲目服用所謂的“純中藥”。其實,造假者為了取得療效,常在藥中摻有大量激素(強的松)且劑量不詳。由于毫不知情,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
6.激素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
解析誤解:很多人在考慮哮喘兒童的生長發育問題時本末倒置。其實,哮喘本身會抑制兒童的生長發育已是不爭的事實。哮喘正規治療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藥物的不良反應降到最少或完全沒有。規范化吸入激素治療由于是局部用藥,使用劑量小并能很好地控制哮喘,因而非但沒有副作用,而且還可消除哮喘所造成的生長發育障礙,促進兒童生長。
7.吸入激素治療效果不好
如果哮喘的診斷沒有問題,出現這種結果往往是誤以為只要吸藥就行了,而沒掌握吸入治療的正確方法,也沒有定期復診或自行停藥。吸入治療效果如何,與藥物、藥物裝置及吸藥技巧關系密切。在正規的哮喘門診就診時,醫生會據兒童的年齡、病情及合作能力,為其選用適當的藥物劑型、劑量與吸藥裝置,并教會正確的使用方法。
家長要認真關注?漆t生的講解與演示,掌握正確的吸入方法與劑量,學習與用藥有關的各種注意事項(包括如何判斷藥物裝置中是否還有藥),并協助鼓勵患兒每日按時用藥。如果對用藥有任何疑問,如是否該減量、換藥或停用,都應及時復診,與醫生商討,切不可自以為是,自作主張。定期復診時應攜帶所用的藥物與裝置,有利于醫生檢查并指導。哮喘治療的效果,取決于醫生與患兒及家長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小鏈接:免疫乳與過敏反應
最近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研究項目的結果顯示,免疫乳中的抗炎因子與其他活性生理因子協同作用,可以使過敏癥患者,包括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等的紊亂生理狀態恢復正常。(文/李海浪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主任醫師)
專家簡介
李海浪 主任醫師、教授、東南大學臨床醫學院兒科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曾任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兒科主任,現任中華醫學會江蘇分會兒科?茖W會委員。曾赴加拿大蒙特利爾兒童醫院進修一年,從事兒科專業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近30年,尤其擅長新生兒疾病、小兒哮喘、兒童性早熟、小兒腎臟病、兒科疑難雜癥的診治及嬰兒先天性心臟病圍手術期的監護治療。建立南京市首家新生兒轉運系統,有效進行危重新生兒的救治。對兒童心理行為有較深研究,現在醫院開設哮喘?崎T診,是哮喘國際臨床多中心研究的成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