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其實不少寶寶的偏食、厭食多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而這些習慣又源自平時大人的粗心和不在意的喂養。
忽視1:不注意適時添加輔食
添加輔食對小寶寶來說不僅僅是營養的需要,同時也是乳牙咀嚼能力和味覺發育的鍛煉。一些粗心的媽媽,在寶寶需要增添輔食時,仍完全喂養母乳或配方奶粉,這就造成寶寶咀嚼功能發育緩慢,只能接受流質食物,排斥需要咀嚼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建議:從4個月開始,你需要隨著寶寶月齡增長,按照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軟到硬、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的原則逐步添加輔食。6~8月齡是學習咀嚼和吞咽能力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要經常給孩子吃一些有硬度的食物,如饅頭、面包干等。
忽視2:任憑零食隨意吃
對于剛開始品嘗美味的寶寶來說,甜蜜蜜的糖果和巧克力的誘惑是無與倫比的。在非用餐時間,如果不注意控制小零食的攝入量,一旦讓它們撐飽了寶寶的肚子,到就餐時間自然沒有胃口。
建議:適當給予寶寶零食。 孩子應該少吃零食,但零食也并不是一無是處,吃得科學,零食也可以為寶寶生長發育加油。這就需要選擇營養價值較高的零食,并合理安排寶寶吃零食的時間,一般飯前和臨睡前不要吃零食。
忽視3:營養好卻活動少
寶寶吃得好卻活動少,無法消耗飲食中的高能量,自然也就不會有饑餓感。
建議:多給寶寶創造一些戶外活動的機會,不要讓寶寶整天沉溺于電視、電腦游戲中。
忽視4:三餐不固定
一些媽媽嬌寵寶寶,認為寶寶不愿吃就隨他去,等他餓了自然會吃。時間一長,就造成寶寶進餐時間紊亂。還有一些媽媽忙于工作,自己吃飯不定時,想吃便吃,寶寶也跟著沒有固定進餐時間。媽媽自身的飲食習慣不正確,為寶寶樹立了負面榜樣。
建議:以身作則固定三餐時間。吃飯前5~10分鐘可以提醒寶寶要準備吃飯了。這樣可以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的過程。到了吃飯時間,家庭成員配合營造愉快的就餐氣氛,如果寶寶一時不想吃,你要提醒他,“現在不吃,那就只有等到下一個吃飯時間才能吃哦。”
忽視5:縱容不良的進餐習慣
在寶寶的眼里,每日的活動都是游戲,吃飯也不例外。一些寶寶習慣邊吃邊玩,還有的喜歡邊吃邊看電視。這些不良進餐習慣,都易造成寶寶吃飯時分心,影響食欲。
建議:吃飯時間收起所有的玩具,并關掉電視,讓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吃飯上。在寶寶吃得很好的時候,你需要及時鼓勵他。在吃飯中間孩子下地跑一圈再回到餐桌,只要他馬上回來,是允許的,但千萬不要追在孩子后面喂飯。
忽視6:進餐時表現自己的飲食好惡
每個媽媽都有自己飲食上的好惡,自己不喜歡吃的,堅決不會讓它出現在飯桌上,或者理所當然地認為,寶寶也不愛吃。大人是孩子的榜樣,媽媽的不喜歡也成了寶寶“我不要”的理由。
建議:不要在寶寶面前表現出你對某些食物的好惡,讓寶寶知道,每一種食物對身體都是有用的,而且味道都很不錯。
忽視7:寶寶吃飯特殊化
一些媽媽想讓寶寶吃得更多,習慣將他的用餐時間安排在大人吃飯前或吃飯后。殊不知,寶寶吃飯也需要一個良好的氛圍,和桌上大人們一起吃得香噴噴,自然比自己一個人吃要好得多。
建議:給寶寶安排一個固定的就餐座位,鼓勵寶寶和全家人一起進餐。在寶寶不能自己獨自吃飯之前,媽媽可以邊喂寶寶,邊自己吃;在寶寶掌握基本吃飯技巧之后,媽媽可以放手讓寶寶嘗試自己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