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仔最近一點兒也坐不住,一會玩這個玩具,一會又要另一個,結果玩具扔得滿地都是,媽媽跟在仔仔后面不停地收拾,累壞了。是不是仔仔的注意力出現了問題?媽媽一想,立刻意識到了仔仔問題的嚴重性。
其實,仔仔的媽媽一點也不用擔心,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的成熟理論,大多數孩子的注意力發展就是這樣一陣好,一陣壞,具有周期性的特征。仔仔的行為是完全正常的,他目前正處于注意力低谷期。
“低谷期”的行為表現
注意力時間較以往明顯縮短;
活動中常常心不在焉;
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東西吸引,卻又無法保持集中;
活動中過于興奮,注意力轉到情緒的發泄上,如攻擊其他的兒童,破壞玩具等。
判斷寶寶是否處于“低谷期”
“低谷期”多反復出現在“半歲”時期,如兩歲半、三歲半、四歲半、五歲半、六歲半等時期。一般低谷持續時間為3—4個月,之后會自動消退。
非外界刺激引發;
非身體疲勞引發;
非對活動不感興趣而引發;
![小心我正處于注意力低谷(圖)](/UploadFile/2008109141943103.jpg)
小心我正處于注意力低谷 圖
注意力低谷與注意力障礙的區分
注意力處于低谷的兒童,只是處于一個過渡階段。暫時的低谷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在低谷階段,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仍然可一絲不茍,堅持到底。
注意力障礙的兒童做任何事情可能都不會堅持2—3分鐘,隨后注意力就轉移了。同時,這種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會持續6個月以上。
選一個孩子感興趣的動畫片或其他活動,如果孩子能認真堅持10分鐘—15分鐘左右,那么孩子可能是處于注意力低谷;如果孩子對任何一項活動都不能做到上述要求,那就有可能是注意力障礙。
應對注意力低谷的小技巧
對于孩子的注意力低谷,成人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兒童注意力低谷是一個短期的現象,是孩子注意力發展中的小插曲。就總的趨勢而言,注意力還是向好的方向發展。對于這樣的生理周期,家長要多一些理解,對孩子不要過于苛求。可以嘗試用一些小的方法來重新吸引兒童的注意力。
懸念法
在講故事的時候,書本上盡可能要有一些精美的圖片,讓孩子發揮想象力進行描述,而不必拘泥于書上的文字,一旦孩子注意力轉移到其它地方,甚至跑到別的地方去,家長也不要放棄,可以繼續自言自語:“這張圖上小熊真漂亮,他在干什么呢?他怎么流血了啊?”精美的圖片,適當的夸張語氣和懸念往往會重新引起孩子的注意。
小貼士:精美的圖畫書,舒適的沙發,媽媽的懷抱,都可以使孩子更容易安靜。
搗亂法
在進行數學活動時,可以進行角色的反串,孩子做老師,成人做學生,讓孩子體驗自信和自豪。如果“老師”又“罷工”,那么“學生”就要故意“搗亂”:“1,2,3,7,8,9,10……”孩子馬上就會以老師的身份出現,認真地糾正:“是1,2,3,4,5,6,7,8,9,10。”于是活動可以繼續下去。
小貼士:“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讓孩子自由發揮吧,成人不要對他們的行為有任何的干預,“老師”這個時候就是權威。
發泄法
活動中孩子如果過于興奮,需要情緒的發泄,那就干脆去戶外吧。“三人行賽跑”,“父子球賽”,讓孩子在運動中發泄出過多的精力,就會慢慢地平靜下來,此時就地(戶外)再嘗試回到原來的活動,就會容易的多。
小貼士:出門的時候要帶上干毛巾和原來活動中所用到的材料。干毛巾可以幫孩子在運動后擦汗,防止感冒;原來活動所用到的材料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原來的活動。
![曉紅](/images/d.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