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報道一則有關學校的“故事”:淮南礦業集團新莊孜礦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石雅云等九名孩子,因為偷聽教師的演講比賽,被班主任喝令用自帶的刀具刮臉,直到鮮血流出。整個過程持續約兩個小時,無論是刮臉的孩子,還是看刮臉的孩子,竟始終無一人抗議教師的行為。學生集體喪失了說“不”的勇氣。
一些老師和家長都喜歡聽話的孩子,過分地強調孩子“聽話”,使孩子不敢越雷池半步,久而久之,勢必將孩子的自主意識、創新欲望都磨滅掉,使孩子喪失說“不”的勇氣。這樣,只能是培養出一些知識的奴隸。
我們知道,科學史上的每一次科學創新都是叛逆思維的結果:二十世紀初,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認為原來全球只有一塊大陸,大陸周圍是海洋,后來這塊大陸開始斷裂和漂移,形成了六大洲四大洋。這就是敢于跟“正統派”的大陸固定論的地球觀唱反調,進行叛逆思維的產物。哥白尼推翻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說創立太陽中心說,牛頓推翻亞里土多德的力學理論創立牛頓力學理論,愛因斯坦突破牛頓的經典力學創立相對論,達爾文推翻物種不變論創立進化論,也都是典型的叛逆思維的范例。
我們的教育以奪高分、考大學為目標,考試時以標準答案為準,標新立異就難于得到高分,這樣如何能培養出具有叛逆思維的孩子?
記得前不久看到過一則報道:生物學界一直認為,蜜蜂沒有發聲器官,只能靠翅膀振動發出聲音。但是,一位名叫聶利的小學生卻用實驗證明:“蜜蜂有自己的發聲器官,它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的。”不久前,在蘭州市舉行的第十八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十二歲的聶利撰寫的科學論文 《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榮獲大賽優秀科技項目銀獎和高士其科普專項獎。
據報道,聶利的發現過程并不復雜:她先是偶然發現翅膀不振動(或被剪下雙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個不停,然后用放大鏡觀察了一個多月,終于找到了蜜蜂的發聲器官。
聶利的科學發現靠得就是懷疑精神。懷疑往往是創造的開始,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系教授楊再隋說:“現在不少孩子的思維受慣性影響,順著成人模式來想事情,很少從相反方向考慮。這不利于從小培養孩子敢想、不唯上、不唯書的品質。”
每個孩子都是睜著一雙好奇的眼睛去審視世界的。在民主平等的氣氛中長大的孩子,沒有拘束和壓力,才能保持開放的思維,愉悅的心境,和不時閃爍出創造的思維之光。為了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材,請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營造一個民主的氛圍,呵護孩子的懷疑精神,激發孩子的創新精神,讓孩子們鼓起說“不”的勇氣!
![曉紅](/images/d.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