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計劃生育的同時必須提高人口素質,做到少生優生優育,使兒童健康成長,早日成為有用人才。做父母的又多么希望自己唯一的寶寶既健康又聰明,如果孩子智能低下,給家庭和社會都帶來不幸,蒙受莫大損失。
智能是指一個人的神經精神活動,是對客觀事物的合理分析,判斷及處理的綜合能力。智能隨年齡增長而逐漸發展成熟。弱智兒童是指智能發育障礙,明顯落后于同齡平均水平,除智能低下外,還有運動、生活能力、學習勞動能力等都低于正常水平,甚至有畸形。弱智兒童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綜合癥狀。
怎樣識別弱智兒童呢?可根據大腦發育和生理功能去判斷,在實際工作中一般以行為動作,語言發音作為判斷智能的主要指標,從兒童的動作推斷大腦發育情況。動作發音的規律是:由上而下,由近到遠,由不協調到協調,由粗到細,由簡單到復雜。以下以不同年齡加以說明。
新生兒期動作不規則又不協調,緊握拳頭,俯臥時頭略能抬舉(45°)
2個月會微微笑,發出"咿呀"聲音。
3個月能抬起頭,眼隨物而轉動,聽到聲音能轉動頭。
4~5個月時別人逗他會大聲笑,伸手抓物,能識別親人或陌生人。
6~7個月會坐,在床上翻身打滾,兩手會傳遞玩具。
8個月時會爬,注意大人的行為,會拍手,偶爾無意識地叫喊"媽""爸"。
9個月時扶著能站,見到親人伸手要人抱,并能抬手"再見"。
10~11個月能獨立站立片刻,扶著椅子或推車能開步走,能用拇、食指取東西,摸仿大人動作,抱起奶瓶自己食。
1歲時能獨自走幾步,開始用單詞說話,能指出自己的手、頭、眼等。
1~1歲半時,行走較平穩,能蹲下玩耍,手腳并用爬樓梯,能用手扔玩具,能說出自己名字。
2歲時能雙腳跳,能跑、能上樓梯,會說簡單句子,能表現喜怒歡樂。
語言、動作的發育固然受神經、肌肉發育的影響,同時也與父母文化水平、教育訓練等外界條件有關。
兒童有明顯的智力低下大多數在嬰兒期就容易識別,然而輕度弱智往往進入小學之后學習困難才發現。若發現有運動發育落后,對外界反應遲鈍,語言發育差,表情呆板或有特殊面容者,應盡早到醫院檢查,以便及早診斷,作出相應的治療。
有些先天性代謝異常病,例如苯丙酮尿癥、同型胱氨酸尿癥、楓糖尿癥、組氨酸血癥,半乳糖血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癥(克汀病)等,若能在新生兒期作出診斷及時治療,多數病兒智力可免受損害或病情得到控制。
以苯丙酮尿癥、克汀病為例,如能在生后3個月作出診斷及時治療,多數智力可以恢復正常,超過6個月治療,幾乎不可避免地智力受到損害,如果3~4歲以后再治療,病孩的身體發育亦有困難。克汀并苯丙酮尿癥,在早期癥狀不典型,很難發現,往往出生后數月之后才能發現,但這時卻已到了難于治療的程度,智力障礙很嚴重了。因此,有不少國家對上述遺傳病在新生兒期就進行篩查。
究竟有哪些原因可能引起弱智呢?醫學專家經過大量研究,現在可以知道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幾種:
1、遺傳因素 染色體異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兒童5~10%。 基因突變如先天性代謝異常病屬于此類。
2、產前損害 包括宮內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藥物、放射線、汞、鉛、吸煙、飲酒、吸毒、孕婦嚴重營養不良或孕婦患病。
3、分娩時產傷 窒息、顱內出血、早產兒、低血糖、核黃疸、敗血癥。
4、出生后患病 包括患腦膜炎、腦炎、顱外傷、腦血管意外,中毒性腦病,內分泌障礙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癲癇等。
要減少弱智兒童的發生,就必須做好預防工作,加強宣傳教育工作,避免近親結婚,對嚴重遺傳病盡量動員絕育術。
避免早婚和超過40歲婦女高齡生育,因為容易使染色體異常發生先天愚型。
做好產前保健檢查,提高處理難產的技術,減少產傷,有條件的地區對新生兒進行遺傳代謝病的篩查,及早發現病人,早期治療,減少弱智兒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