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約有9000萬骨質疏松癥患者,其中骨質疏松發生率占60歲以上老年人的56%,在絕經后婦女之中發生率更高,約為60%-70%,嚴重的話還會引起骨折,有致殘、致死的風險
為什么絕經后婦女發生骨折后會致命
通常,因骨質疏松導致骨折的部位多為胸、腰椎椎體、橈骨遠端及髖部。
發生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后彎,胸廓畸形,將會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而此時患者往往會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而如果是髖部或下肢發生骨折,除了愈合緩慢之外,長期臥床不運動,還會容易引起肺炎、泌尿系統感染、褥瘡、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骨壞死率、致畸、致殘率高,同時也伴隨有極高的死亡風險,這也是絕經后婦女發生骨折會致命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么發現自己絕經后得了骨質疏松應該怎么辦?
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后應采取的措施
首先,要調整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多食用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食物,比如魚、雞蛋、牛奶、豆類、綠色蔬菜等;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避免嗜煙、酗酒和慎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等;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種措施。
其次,要注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絕經后婦女每日鈣攝入推薦量為1000mg,除去每日從飲食中獲取的400mg鈣,還需補充的鈣量為500mg-600mg。維生素D一般推薦劑量為200單位(5μg)/d,年紀大的婦女推薦劑量為400~800IU(10~20μg)/d。治療骨質疏松癥時劑量可為800~1200IU。(要注意的是,如患者伴有腎結石及高尿鈣,則應慎用鈣劑及維生素D制劑。)
當然,光使用鈣劑和維生素D是遠遠不夠的,在必要的時候應輔以藥物的治療。在骨質疏松初期可以使用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如雷洛昔芬,初期使用之后收益大,能降低雌激素受體陽性浸潤性乳癌的發生率,不增加子宮內膜增生及子宮內膜癌的危險。
如果伴隨有疼痛癥狀,則可以使用降鈣素類進行鎮痛,但是不宜長期使用。
當情況漸漸變得嚴重的時候,則應考慮使用特立帕肽這類促骨形成藥物,和雙膦酸鹽類抗骨吸收藥物,積極進行手術治療。
目前,臨床上僅有的促骨形成藥物為特立帕肽(如珍固)。特立帕肽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的第一個應用于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的促骨形成藥物,并且經過研究表明,特立帕肽通過促骨形成作用,不僅可以提高骨密度,還能明顯改善患者的骨微結構,有效降低骨折發生風險,還可以緩解背痛。
雙膦酸鹽類的抗骨吸收藥物一般以抑制骨吸收為主,并未有促骨形成的效果。可選擇的藥物有阿侖膦酸鹽、唑來膦酸鈉、利塞膦酸鈉等。用藥困難,副作用大。
最后,女性每年都有必要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了解自身骨骼的情況,如果發現骨量減少,就應盡早采取防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