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米男性體重上限72公斤
美國面向退休公眾的一家宣傳機構在對50多萬名會員進行了研究后發現,對于年齡超過50歲的男性而言,體態略微發福也許并非不健康的表現。但是,如果發福的幅度較大,例如一名身高為1.7米的男性體重達到了76公斤,那英年早逝的可能性就將大大增加。
上述研究還發現,對于女性而言,晚年哪怕是有絲毫超重富態的趨勢都對健康不利。研究人員之一邁克爾·萊特澤曼表示:“女性一旦超重患病風險隨之而來,而男性則需要超重到一定程度健康才會面臨風險。”
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這項研究來了解超重是否與肥胖一樣讓人面臨相同的健康風險。考慮到吸煙可能使人體重減輕但卻對身體不利,研究人員將18.6萬名從不吸煙的男性和女性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結果發現,對于身高1.7米的男性而言,體重正常值的上限應該是72公斤,但這一身高的男性體重增加到76公斤時健康風險才會顯現出來,這時英年早逝的幾率也會增加,甚至是大幅增加。以身高均為1.7米的男性為例,體重為77公斤的男性早逝的幾率增加了9%,體重達到82公斤的男性早逝幾率增加了20%,體重為91公斤、102公斤以及116公斤的男性早逝的幾率更是分別增加了40%、91%以及250%。
女性絕經后發福是健康大敵
女性肥胖沒有特殊的年齡界限,不僅在孕產期、哺乳期、青春期容易肥胖,而且在絕經期同樣也是發生肥胖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肥胖不但是健美的大敵,而且也是健康長壽的大敵。
絕經后的女性,在生理方面有了新的轉折,激素的變化引發了許多方面的“更新”。其中有不少女性月經沒有了,身體卻莫名其妙地胖了,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也容易出現。一些人不知其因,往往只是從減食上下工夫,鬧得麻煩不少,效果自然也不理想。
女性絕經后肥胖,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有著特殊的原因。我們知道,雌激素的功能是非常廣泛的,除了維持正常的女性第二性征等作用外,還參與糖、脂肪的代謝。當雌激素分泌減少后,糖和脂肪的代解、分布也發生了相當明顯的變化。醫學專家對腹部的脂肪組織特點進行分析研究,發現一個顯著的不同點,絕經后基礎血糖較絕經前為高,血漿胰島素絕經后也高于絕經前;在脂肪分布方面,絕經前婦女腹部皮下脂肪組織的面積增大明顯,絕經后婦女腹部內臟脂肪組織的面積增大明顯。這一結果的直接原因與雌激素水平降低有關。從這一現象可以解釋絕經后婦女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和冠心病增多的原因。通過臨床觀察,也可得出同樣的結論,給絕經后的婦女補充雌激素,可以降低血糖、降低胰島素水平,提高耐糖量,減少相關疾病的發生。
肥胖的另一種新的提法是基因說。美國紐約洛克菲勃大學赫爾德·休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稱,人體存在“停止進食基因”。這種基因會傳給大腦由蛋白質組成信息,提醒大腦身體已經儲存足夠的脂肪,發出停止繼續進食的信號。若缺乏這種信號,則食欲仍然增加,發生過食引起的肥胖。這一發現,可最終顯示哪些人最有可能發生肥胖,同時也可使一些肥胖者恢復自尊,他人不再認為發胖是因懶惰、貪食、飲食不科學及缺乏減肥意志所造成。此外,絕經后婦女肥胖還與生活習慣改變、活動量減少等因素有關。絕經期適值臨近退休年齡,部分人將營養水平提高,只是追求高“品位”不講究科學搭配,只追求安逸享受不增加體育活動,結果肥胖一日勝于一日。
腹部“發福”當心是癌
老吳自步入“不惑之年”便有了腹脹和腰圍增粗的情況,已經持續一年多了,開始她自認為是到了“發福”的年齡,可沒想到在年度體檢時,經婦科檢查之后,醫生確診她患上了卵巢癌,需住院手術治療。
卵巢癌是婦女常見腫瘤之一,惡性的比例較高,但是如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治,大有治愈的希望。
那么,怎樣才能發現卵巢癌呢?
卵巢癌的癥狀比較特殊,它的臨床表現以消化道癥狀為主。病人起初感到腹部不舒服,腹脹、胃痛、食欲減退、消化不良、便秘,晚期病人會出現惡性腫瘤共有的惡液質、嚴重的消瘦、發熱和貧血等。卵巢癌的確切病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但研究發現,年齡大于40歲、未生育、有子宮內膜癌、乳腺癌或其他惡性腫瘤家族史等的女性,是此病的易發人群。
醫生提醒廣大女性朋友一定要加強衛生保健意識,警惕此種婦科常見病,平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加強自我監護,最好是定期進行婦科常規檢查。
二是出現某些異常需進行檢查,主要有:
1.陰道不規則流血,尤其是絕經后流血;
2.尚未絕經者量增多或經期持續時間延長;
3.陰道分泌物增多,或呈水性白帶,或有血性白帶。有子宮或卵巢病史患者,更需要加以重視。
推薦菜譜抵制中年發福
人到中年,大多數人會漸漸肥胖起來,其原因多種多樣,如:缺乏勞動,代謝不暢,大吃大喝,營養過剩,形成皮下脂肪堆積。
肥胖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腰身粗壯、大腹便便、小腹松弛。針對不同的肥胖,采用不同的食療方案,可以收到滿意的療效。
腰身粗壯的人,一日三餐的飲食應當妥善安排,少吃那些不易消化的肉、禽、蛋類食品,即使要吃,也應中餐吃,若晚餐吃則容易增肥。晚餐應當以蔬菜、水果為主,八分飽即止。晚餐后別急于睡覺,晚餐與睡覺之間至少要間隔3小時。記住:千萬別因嘴饞而吃夜宵。
大腹便便的人是由于平時營養攝入太多,熱量消耗過少,“進出口”沒有平衡,致使過多的營養物質堆積在腹部才使它“異軍突起”。要讓“大腹”變得“苗條”,關鍵是改變平日的飲食結構,總體上把握“少葷多素,盡量少吃”的原則。最好每周停食一餐。停食時為了不使腸胃受“委屈”,可少量吃點水果。
小腹松弛的人,其主要原因是飲水過多。過多的水分會增加腎臟和膀胱的負擔,以致小腹松弛。為了對癥下藥,應當嚴格控制每天的飲水量。喝水時每次少量,切忌“痛飲”。
既然胖了,就要減肥,食療減肥便是一絕。
推薦菜譜
鮮拌三皮:西瓜皮200克,黃瓜皮200克,冬瓜皮200克。將西瓜皮刮去蠟質外皮,冬瓜皮刮去絨毛外皮,與黃瓜皮一起,在開水鍋內焯一下,待冷卻后切成條狀,放入少許鹽、味精,裝盤食用。可經常食用,具有清熱利濕,減肥之效。
赤小豆粥:赤小豆30克,粳米50克。將赤小豆、粳米洗凈、入鍋,加清水煮至米爛成粥。每日2次,作早晚餐食用,久服可利水濕,健脾、減重。
燕麥片粥:燕麥片50克。將燕麥片放入鍋內,加清水待水開時,攪拌、煮至熟軟。或以牛奶250毫升與燕麥片煮粥即可。每日一次,早餐服用。具有降脂、減肥作用,適用于肥胖、高脂血癥、冠心病患者及健康者日常保健用。
![小牛](/images/d.gif)